完善景区承载量统计 根治逢节必“爆”
业内人士指出,限定最大客流量的方式对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游客旅游体验的提升均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缺乏权威的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这些数字多以历史最大安全接待量作为判断标准,科学性和有效性均有待提高。
战冬梅说,应从制度上明确景区承载量和游客人数的计算标准,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双向构建景区最大承载量测算模型。其中,山岳型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建议采用“线路容量法”进行核定,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最大承载量建议采用“面积容量法”进行核定,从而缓解当前这两类景区的游客量超载现象。同时,还应明确权责关系与问责机制,对于违反景区最大承载量的相关景区与负责人进行处罚与问责,保障相关工作的有力推进。
楼嘉军建议,借鉴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时期疏导游客的经验,设计多条交集少、不对冲、易分流的游览线路,提升景区承载力的“含金量”。
何建民指出,在节假日期间,热门景区应根据历年数据进行预判,及时通告游客,根据节前门票的预约情况倡导团队旅游分时段、分路线进入景区,同时推行预订方式,游客提前预约门票,以便景区及时掌握客流情况。
目前,一些景区已经认识到,旅游者流量控制、科学管理和有效疏导,对于保障游客安全和景区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对景区的客流量进行限制。比如,“上海发布”微信在端午小长假期间,推出了“景区实时客流”的查询功能,居民可在微信公众账号上实时获得东方明珠等39家景区的实时客流,了解景区的人流量和舒适度;九寨沟以限制出票量的方法,并将进沟时间提前,实行分时分段错峰进沟游览;广东省博物馆采取预约登记的形式,每天控制的游客数量为5000人次。
上页3/3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