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按华侨建议 开始整治海漂垃圾
石圳村委会主任李俊钦介绍,该村辖区的海岸线约6公里,其中沙滩4公里左右,石滩2公里左右。昨日上午,海都记者也在村里的陈列室里看到,墙上挂着从1988年开始,村里先后获得的晋江、泉州、省、国家各级爱卫委评定的卫生文明村称号牌匾。这一切,都离不开30年前,回乡的华侨们的建议。
“当时,一些华侨回乡后,看到村里和海边有村民随意倒的垃圾,就提建议说,‘你们应该重视海滩和村里的卫生,垃圾不要往海里扔。”石圳村老人协会秘书长李沧海回忆,当时刚改革开放,村里兴办了一些服装厂,有个别服装厂就将碎布等垃圾扔到海边去。“除了建议,华侨还捐款帮助村里建了10多个公厕,填埋了旱厕”。
根据华侨的建议,石圳村在30年前就开始禁止村民往海边倒垃圾。“一开始,不少村民不理解,后来村干部做工作,才渐渐变好了。”李俊钦回忆说。
每年投30多万经费 海漂垃圾专人清理
分管村卫生工作10多年的村委李瑜强介绍,在禁止倒垃圾的初期,村里还统一用一辆拖拉机作为垃圾车,将村里的垃圾集中起来,转运到附近一个大坑里,再进行填埋,初步建立了转运垃圾体系,也防止污染环境。
李瑜强介绍,如今村里每年投入30多万元卫生经费,全村设有291个垃圾桶,并配了两部垃圾转运车,将村里的垃圾收集起来,送到金井垃圾转运站。同时,村里还有3个卫生员负责平时的保洁,配备了扫把、雨衣、畚斗等。
“我们每个月至少请人来进行两次大扫除,清除村里和海边的卫生死角。这是常态化的,并不是上级要来检查才这样的”,李瑜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