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震未消,山道仍在颤抖,滚石不断砸落在路面上。官兵拿锹挥镐,将一块块阻挡前进的石头撬往路边。
“感觉腰都快绷断了!”因缺少工具,班长黄柯所带的4人小组,面对顽固的大石头,只能徒手搬运,让他们感到异常艰难。但他们没有丝毫停歇,和战友们一道拼命抢通这条“生命线”。
一双双被石块划破的手,一滴滴渗入土中的鲜血,一张张满面灰尘却依然坚毅的脸庞,见证了这场4个多小时的“火速抢通”战斗,也见证了这一支最先挺进重灾区聂拉木的部队的高昂斗志。
终于打通了“肠梗阻”,救援官兵回望挺进之路,初战的胜利写满脸庞。
500多公里强行军,18个小时昼夜兼程,冰封雪雨没有阻拦住他们,高山险道没有吓退他们。官兵们说:“灾区群众就是亲人,即使道路再远再难,我们也要一往无前,和他们风雨同舟!”
救援迫在眉睫,分秒必争托起生的希望
震后的聂拉木满目疮痍,房屋大面积垮塌,群众惊惶失措。
“救人!”指挥员一声令下,千里驰援的官兵来不及休息片刻,立即赶往残垣废墟间,搜寻生命迹象。
“快来!快来!这下面可能有人……”下士尚新勇急促地喊道。这里是团军务股股长黄安尚带领搜救小分队搜救的第17处废墟。
小巷里的二层小楼坍塌了一半,尽管尚新勇只是隐约听到废墟里有人的声音,但黄股长还是下达了掘开废墟的命令。他说:“只要废墟下有一分生的希望,我们都要用百倍的努力去拯救!”
压在废墟上的一块块大石头、凌乱的电线和横七竖八带钉子的木板,给搜救带来极大困难。在大型工程机械很难进入的情况下,官兵只能用锹挖、用手刨。
在海拔4300米左右的聂拉木,徒手搬开这么多乱石断木比想象中要难得多,但官兵须臾不能停下,因为支撑小楼的最后一面承重墙已有很深的裂缝,随时都可能坍塌。
经过3个多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废墟终于被清除,让黄股长庆幸的是,这里没有人被掩埋。
“走!”来不及喘口气,黄股长又带着官兵直奔下一个战场。
救援一线,技师罗布也在坚强地战斗。
战友们不知道的是,就在部队进入聂拉木县城的时候,一条短信发到了罗布的手机上:“家属难产,婴儿夭折!”这条短信,是他的一个亲戚发来的,当时他亲戚正在重庆西南医院照料他待产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