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作诗缅怀战友 肺科医院前身是18野战医院

来源:福州日报

老战士作诗缅怀战友 肺科医院前身是18野战医院

  林有樵作诗缅怀战友。

  福州新闻网4月27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 刘家铭/文)为报答当年驻村医院和解放军伤病员“一饭之恩”,闽侯上街沙堤村7名老人在村后夕烟山上建起烈士陵园,为长眠于此的烈士留英名。此事经本报和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后,目前有4位“有名有姓”烈士找到了亲人。他们的墓碑前,迎来祭扫的亲人。

  然而,对长眠夕烟山烈士深切缅怀的不仅只有他们亲人,还有昔日情同手足护理过他们的医护人员。日前,82岁高龄的当年医护班副班长林有樵委托本报,将他写的一首诗转交给沙堤夕烟烈士陵园。

  “夕烟山麓建陵园,军民鱼水情绵长。逝去战友请安息,后辈矢志保国防。”林有樵说,作为当年医护班副班长,他亲历了进驻、撤离沙堤村的全过程,当看到沙堤村老人建烈士陵园的报道后,连夜写下这首诗。

  沙堤医院前身是南平军分区疗养所

  林有樵说,虽然他只在沙堤村生活了1年多,但当时与伤病员、村民的感情一直难以忘怀。63年过去了,他夜里还常常想起往事,一想便是一宿无眠。

  林有樵介绍,1952年8月,他们随南平军分区疗养所南下闽侯沙堤村,组建成华东军分区第18野战医院一所,开始收容解放军伤病员。林老说,他是最早进驻沙堤村的部队医护人员,那时才18岁。

  “不久,华东军分区第18野战医院成建制转业地方,改称福建省康复第二医院(康复二院)。野战医院转业地方后,归部队和地方双重管理,院部设在闽侯甘蔗,下面设四个所,其中四所设在沙堤村。”林有樵回忆道。

  林有樵说,福州解放初期,除了18野战医院,还有17野战医院等。“那时候,福建沿海经常对敌作战,大的如1953年东山保卫战,战场上一旦有伤员就先往野战医院送,有的伤员经过基本救治再转到康复医院。”林有樵回忆说,医院时不时会满员,这时就要转院,康复二院四所好几次接收过从其他医院转来的伤病员,“沙堤村之所以会埋有17野战医院和厦门空军基地烈士,就是这个缘故”。

  沙堤医院牺牲官兵只有约50人

  林有樵告诉记者,当年福建省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康复医院管理局,下辖6个康复医院、一个康复大队。甘蔗的二院是其中最大的康复医院,下辖4个所,除四所驻沙堤村外,另有2个所驻甘蔗,1个所驻侯官。

  对于沙堤村老人为烈士建陵园一事,林有樵十分感动。“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感动之余,林有樵对沙堤村老人统计的80多名烈士提出疑义。

  “当时我们所最多收治200多名伤病员,我印象中死亡人数为50人左右,并没有80多人。”对此,林有樵思虑再三表示,当时沙堤村旁边还有侯官村,侯官村也驻有康复医院一个所,可能那边死亡的伤病员也埋在了夕烟山,加上那时夕烟山是荒山野岭,年代久远,无主乱葬也有可能。

  林有樵说,当时福建是前线,死亡的伤病员都埋在夕烟山上,一开始为烈士设的都是木牌,上面用红漆或者黑笔写上他们的相关信息。

  那后来为何有的烈士墓变成石碑?林有樵说,立石碑有两种情况,如果牺牲的战士所属部队在附近,接到医院通知后就会赶来为烈士撤掉木牌,重新立上刻字的石碑;另一种情况是当地民政部门来为在本地参军牺牲的伤病员立的。而大部分牺牲的伤病员所属部队距离医院远,有的部队已转到外地,有的还赴朝鲜参战了,他们根本无暇来为死亡战士料理后事。林有樵言语间满是伤感,这些伤病死亡战士就一直都是木牌,年久或腐烂或遗失,也就成了无名烈士。

  今日肺科医院是当年18野战医院

  从隶属部队18野战医院一所,到转业地方康复二院四所,医院在沙堤村前后只存在1年多时间。林有樵说,1953年底,二院四所撤出沙堤村,搬迁到甘蔗,改番号为四院一所。此时,由18野战医院转业后改称的康复二院,也改称康复四院。

  林有樵回忆,18野战医院转业地方后,便在仓山福湾公路旁的湖边村征地,建造新康复医院。1955年,医院全面落成,所有伤病员搬入新址。许多部队伤病员去世前都住在康复医院里,有的还在医院里授军衔,直到最后一名部队伤病员去世后,才取消了康复医院中部队管理制度。

  “今天南二环边上的福州肺科医院,前身就是华东军区18野战医院。”林老说,很多人不知道福州肺科医院光荣历史,自己是这一历史见证人,当年康复医院搬入湖边村后,一度改名为福建省结核病防治院,后来又改为今天的福州肺科医院。

  采访手记

  这是一场正能量的传递

  副班长林有樵的叙说还原了沙堤医院鲜为人知的历史,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道义,一场社会正能量的传递。沙堤村7名老人,为报一饭之恩,在村后夕烟山建起烈士陵园,做了件大好事。本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多家媒体,联手为烈士寻亲,4位烈士亲属从山东、江苏、安微来到沙堤祭扫。86岁的独臂老战士吴光荣,也在儿子陪伴下来到夕烟山告慰战友;安微籍烈士华银国家乡的民政局领导,也来到沙堤村表达谢意……

  怎能忘?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荒山埋忠骨,后人当感恩当缅怀。这是人性之根本和基本社会道义,历史必须传承。一点善意,都将回报更多。爱心的传递,传递同时必然伴随回馈。正能量在积聚,将推动人精神的升华,这是社会文明的动力。

责任编辑:黄新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