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4月13日讯 “我从原来的办公室工作投身于农村工作,没有村主任和村书记的协助,却要一下子进入村干部的角色,‘一肩挑’村里大小工作。”2012年4月,市外侨办驻村干部陈忠泽到闽清县坂东镇文定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村委会原主任因经济问题已被判刑,一个月后,村党支部书记又因车祸去世。由于缺乏管理机制,当时的文定村在各方面都比较落后。驻村初期工作的不易,让陈忠泽明白,只有带出一个好班子,才能走活农村发展这盘棋。
组织建设打基础
“驻村头4个月,村委、支委加起来一共只有4个人,什么工作都难以有效开展。”陈忠泽说,除了人少以外,老龄化是班子无法顺利运转的另一个原因。“当时,村干部的平均年龄大概53岁,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近50岁。经验丰富、熟悉当地情况是他们的优势,但对农村新形势新发展掌握不足是他们的弱势。”有了这个想法,2012年8月至9月村委换届时,陈忠泽除了鼓励已有村委继续留任外,还有意识地鼓励有服务意识和才能的中青年参与竞选。换届后,村委、支委增加至7人,平均年龄不到50岁。
“村里一开始制度比较混乱,大家做事没有章法。我借鉴其他村先进经验,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邀请村两委共同参与,重新健全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上墙。”陈忠泽说,村民来办事就能一眼看到,大家依规办事,互相监督。
制度上墙后,陈忠泽又着手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领会解读当今农业政策、指导提高现代化办公技能等,从思想和能力两方面提高村干部的素质。”陈忠泽介绍,除了村干部培养外,驻村3年来,他还注重村党支部的发展,其间村党支部发展正式党员4名、预备党员1名,确定7名中青年作为培养对象。
饮水改造保民生
“我在村里走访时,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饮用水问题。过去10多年,由于村里自来水取水口被污染、自来水管道老化生锈等原因,村民常常雨天喝泥水,夏天和节假日喝不到水。”陈忠泽说,他与村干部实地调研后发现,村里自来水管网原来使用的开放式U形槽易落灰、水池缺乏过滤设备,单靠维修无法改善村民的用水问题,更新设备迫在眉睫。
2012年9月,陈忠泽与村两委经多方勘查,找到平时水质清澈、水量较大的取水点,建立拦水坝、过滤池,铺设80厘米口径的钢塑管1000多米,初步改善村民饮水问题。
去年,陈忠泽再次带领村两委到深山中寻找水源。“找取水点时,我们带着除草的农具,把山路上的杂草清除,才能深入取水点进一步勘查。那时候,我们常常早上6点出发,下午1点才能回来,饥肠辘辘地走在陡峭的山坡上,可能脚下一软就造成悲剧。”文定村现任党支部书记许道照心有余悸地回忆说,有一次陈忠泽就险些滑下山崖。
在持续数月的跋山涉水中,陈忠泽和村两委找到了20多个取水点,在每个取水点上修建加盖密闭的小水池,并铺设2000多米20至50厘米口径的镀锌管,将干净的山泉水引到蓄水池中。“现在,村民终于能时时刻刻喝上水质良好的天然泉水了。”陈忠泽说。
兴修水利促发展
长期以来,文定村水利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渠道堵塞、杂草丛生,有些地方灌溉用水白白流失,在离水源稍远处,水渠里就看不到水了。“有的村民因为无水灌溉任由农田荒废,有的村民为了灌溉不得不到山里挑水,这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陈忠泽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将修建水利设施提上为村民办实事的议程。
2013年开始,村里的水渠工程陆续展开。陈忠泽介绍,2013年,文定村修建混凝土水渠500米;去年,埋设110厘米口径塑管1000米,修建混凝土水渠3000米;今年春节前,又修建1000米混凝土水渠。“这些新建水渠在我们村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灌溉水网,现在我们村大部分农田都能得到便利灌溉,大大促进了村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带好一班人,走活一盘棋。如今,这个原先的落后村通过一些民生项目建设逐步发展起来,从外观到内在都已焕然一新。”陈忠泽指着村部二楼会议室墙上的醒目奖状——“2014年坂东镇综合评比二等奖”,自豪地说。
(福州日报记者 刘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