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谈判也善于利用对手错误
伊朗《消息报》委婉地承认了伊朗在伊拉克发挥的影响,相关报道说:“美国前中情局局长海登对伊朗在伊拉克解放提克里特的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表示不满。”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报道说,美国和什叶派武装在打击“伊斯兰国”过程中“不安地共处”。而伊朗能把触角伸到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也门,也让西方反思自身的大意。美国《思想者》杂志网站3月29日刊登题为“当伊朗在中东一展宏图时,美国却在打盹”的文章说,阿拉伯联合部队打击胡塞武装,或将引发阿拉伯国家与伊朗的直接冲突。也门正成为伊朗总体战略的关键部分,不幸的是,华盛顿没人注意到这一点。若胡塞武装仍掌控也门局势,伊朗就控制了这个石油运输的交通要塞,并威胁到什叶派聚集的沙特南部地区的油田。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中东的问题上,美国和欧洲都不想再“打”了。美国无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强烈反对,试图同伊朗达成政治解决,而这种政治协议,无论对伊朗有多苛刻,事实上也是保留了伊朗相当的核能力,并且在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在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留下了某种不平衡。
殷罡说,波斯民族历史上曾建立跨洲际的大国——波斯帝国。波斯人精于谈判,精于政治门道,而且善于利用对手的错误,这些因素使伊朗近些年成为中东一个很有特点的国家。比如,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之后入侵科威特,伊朗抓住国际社会忙于制裁伊拉克的机会,开始恢复核发展计划。借着2003年伊拉克战争,伊朗放回在其国内避难的数以万计的伊拉克什叶派精英,利用美国的失误,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伊拉克南部地区。此外,当美国自顾不暇时,伊朗公开宣布要自行搞浓缩铀。
伊朗不仅没有经历“阿拉伯之春”式的动荡,而且在地区很多热点问题上都“表现活跃”,对此,吴冰冰首先和《环球时报》记者谈起伊朗基本的政治体制。他认为,伊朗4年一次总统大选、议会选举,经常会有不同的声音表达出来,这样的选举在中东并不多见,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民意走向和国家的诉求。伊朗总统虽然不是最高领袖,但完全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执政风格,比如前总统内贾德和现总统鲁哈尼是完全不同的执政风格。此外,伊朗外交上独立,在很多问题上很坚持,而且“没有力不从心”。相比之下,中东很多国家很难做到很高的独立性。比如,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就对其外交有很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