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酱釉器
东南快报讯 日前,福州市公布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福州方言八音、薄胎酱釉器等共计36项入选,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门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项、省级52项和市级116项。
方言八音堪称福州话“拼音”
福州方言八音项目的申请人施文铃告诉东南快报记者,福州方言八音指福州方言的注音系统,其实就是福州话的“拼音”。其起源于明朝,因清音、浊音各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俗称“八音”而得名。
“福州方言八音快要失传了,现在人们几乎都不知道它怎么拼读了。”施文铃说,小时候,他对福州评话很感兴趣,遇到听不懂的,就向上过私塾的伯伯请教,伯伯会拿出工具书查阅并回答他,他因此了解了福州话的“拼音”。施文铃表示,福州旧时的私塾是会教授这些的,工具书就是《戚林八音》。
薄胎酱釉器曾被传入日本
据申请人卢佳伦介绍,薄胎酱釉器曾在在三坊七巷旧城改造和鼓楼区的柏林坊、水流湾、北大路、屏山、七星井等主要街巷的基建工地考古中被发现,场地窑口应为宋代福州市郊怀安县治地(今为仓山区建新镇洪塘村)的一些窑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种用于贮存茶末的小陶罐,日本称之“唐物茶入”。在日本茶道文化中,唐物茶入在茶道器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是传世茶器中的“至尊”,曾被少数皇宫贵族拥有及垄断,视为权贵的象征。
卢佳伦说,薄胎酱釉器的产生与宋代茶文化息息相关,是宋代文人雅士存储茶末或把玩鉴赏的陶瓷小件。和其他茶具相比,它的特色就是“薄”。古代最薄的薄胎酱釉器厚约1毫米。福州的薄胎酱釉器和建阳的建盏一样,都作为一种茶器大大满足了茶人的茶事活动需求。不仅如此,它们还承载着茶文化和陶瓷艺术,漂洋过海传播中华文化。据日本文献记载,福建的建盏、薄胎酱釉器由日本高僧一同带回日本,并沿袭发展形成日本茶道文化。
由于中华茶文化的变革,古代的薄胎酱釉器也因技艺的失传、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逐步淡出市场。薄胎酱釉器的传统制作技艺曾失传了800多年,卢佳伦经过八年钻研,使它得以重振光辉,并且如今制作的薄胎酱釉器壁薄可至0.3毫米。“日本人奉为国宝,而我们更不敢丢,这是祖辈遗存的文化瑰宝,是福州陶瓷艺术显赫的名片。”卢佳伦说。
(东南快报记者 林丹/文 图为申请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