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女子着汉服赴花朝节 焚香品茗决出“花神”
闽南女子着汉服共赴花朝节
闽南网3月27日讯 春分第二日,农历二月初三,正是“花朝节”时分,一群唇红齿白、身穿汉服的闽南女子巧笑倩兮,在古厝里焚香、品茗、插花、赏春光,还决出了“花神”,共贺百花生日,这个美好的画面着实养眼。
着汉服,花朝节同贺百花生日
花朝节,或许你听着陌生,但它的确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写的是旧时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
上周末,农历二月初三,在位于市区、由洪氏古厝改建而成的如是慧文化馆里,一群身着飘飘汉服的闽南女子赏花、品茗、谈诗、插花…就像从国画仕女图里走出来的人物。原来,这是晋江传统文化促进会和泉州汉服社共同举办的“花朝节”活动。这些年,促进会与汉服社已经举办了100多场活动,来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许多人都可能以为汉服是汉代的服装,实则,这是汉族人的传统服饰。因而穿着汉服参与这样的汉文化盛典再合适不过。有的姑娘化上了唐代的梅花妆,有的则把头发挽成了古代的发髻,还有的,自己亲手画了一把团扇随身携带……一入庭院,古意盎然,群芳争艳,时间就像慢了一拍,仿佛时光穿越。
晋江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林永达认为,汉服不仅仅美,更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礼仪文化的承载体。果然,放眼看着穿汉服的姑娘们,说话无不轻声细语,巧笑倩兮时团扇遮面,此间该用《诗经》中的“同袍”称呼,举手投足都是魅力。
“花神”选秀参与者芷菡姑娘向大家展示带来的国画
首场选秀,东汉名士后裔夺冠
汉民族对花的热爱由来已久,而此次泉州汉服社举办的“花朝节”则以传统古礼祭祀司花之神,愿春色常留、芳卉常好、美人常在。
祭花神,就要先选出主祭官,而这也是泉州汉服圈首届“花神”选秀活动,并早在春节前就已经启动筹备,当天共有3位姑娘参与选秀。既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中学生铭铭姑娘,也有能写一手好文章的顾槿萱,还有四知堂东汉名士杨震的后裔——芷菡姑娘。
芷菡是“花名”,本命是杨娅娜,她从小就接受了家族严格的礼仪教育。在她看来,“花神”除了应该花容月貌、温柔美丽之外,还应该有颗慈悲的心。最终,她以优雅的姿态和两幅亲手画的国画征服了在场的人,并得到当场最高分,摘得“花神”桂冠。
花朝节也有男子着汉服来参加
记者手记
骨子里的活色生香
曾几何时,姑娘们还在靠非理性的消费获取一时的快感。但世界不一样了,女人要美,不再只是华服名包、珠宝首饰就可以,她们更加懂得,骨子里透露出活色生香才是真。
就像晋江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林永达所说的,看一只古碗好不好,要看它的“包浆”,那是历朝历代的岁月沉淀所留下的美物。女人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遇事宠辱不惊,姿态优雅美丽,才最惊艳。
汉服,少则几百,贵则上千。汉服是汉文化的承载体,它已经跳脱了服装的属性,因为群聚活动赋予人优雅,因为研习它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它赋予人智慧。
就像初次参加汉服社的“刀美人”就觉得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为了参与“花神”选秀,她跑遍了所有公园,只为一睹刺桐花的芳容;翻烂唐诗宋词,就因一篇“刀美人”的参赛短文;特地找来福建省“最具创意文化产品奖”的朋友,帮忙绘制了刺桐花团扇;专门请单位的资深摄影师,浓妆淡抹,拍了一堆美美的照片,化身刺桐仙子……
一次“花朝节”,还请来了万仟学堂的负责人洪燕萍,教授日本三大主流花道之一的“草月流”。
如今的姑娘们更文艺了,无关物质,只关乎美丽心情。
(海都记者 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