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乐青山采摘乡村游
福州新闻网1月15日讯 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不少委员提交提案,就如何借鉴台湾经验,将福州乡村游打造成“招牌菜”积极建言献策。
【产业现状】
产品单一发展落后
福州休闲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种休闲农场143家、农家乐313家,总投资规模23亿元,年游客量近8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6亿元。目前拥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市级生态农业示范点15个。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晋安、闽侯、连江等县区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福州休闲农业模式虽然多样,但正式营运的多数为‘农家乐’和采摘型为主的‘农事体验型’模式,由于功能不多,规模不大,内容不够丰富,季节性矛盾十分突出,不仅直接影响经营者收入,也大大减少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委员曾飒爽代表台盟市委会发言时说,福州休闲农业虽然具备一定基础,但还处在以观光、采摘为主的发展初级阶段,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农业,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福州休闲农业缺乏科学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没有跟福州丰富的文化底蕴相结合,且大部分主体设施简陋,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休闲农业产品单一、“农”味不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