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1922年)的5月17日,厦门姑娘阿玉与其丹麦丈夫和9岁儿子,以及3个闽南籍船员,驾驶着自制的“厦门号”木帆船启航环球行,两年后抵达纽约,这艘木制无动力帆船完成18000英里的航海壮举,被西方媒体誉为“大西洋第一中式帆船”。
17日,厦门举办“厦门号”扬帆美洲一百周年纪念学术交流座谈会。“‘厦门号’的壮举蕴含着中国人‘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博大情怀和闽南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文化基因。”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说。
由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这场关于大海与帆船、生命与海洋、文明与互鉴的座谈会,吸引了众多大学教授、人文学者和闽南文化研究专家、船舶造船专家、收藏家、文旅影视人士莅会。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一百年前发生在厦门的这一真实的故事,是厦门开放包容、扬帆远航的海洋文化精神的典型个案,是爱拼敢赢、不畏风浪的闽南文化精神的生动体现,是爱和勇气、诗和远方“厦门最浪漫的事”。
与会人士以“厦门号”为折射点,多维度阐述了“厦门号”在港口航海、造船工艺、地名文化、形象传播、符号价值等方面的意义。
座谈会上,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展示了收藏在该院船模博物馆的“厦门号”木质船模;同安锡雕省级传承人郑天泗向会议赠送了为“厦门号”一百周年特别制作的“厦门号”锡雕模型。(记者 杨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