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他是福建骄傲,书写了“父女双院士”佳话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巧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5月8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庄巧生
庄巧生曾说:“小麦育种工作是个单调枯燥的活儿,年复一年。”他不仅为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生活中也以恪谨守正、追求真理的态度,时刻言传身教,将女儿庄文颖培养成为著名真菌学家,书写了一段“父女双院士”的佳话。
走出稻田,扎根麦田
1916年8月5日,庄巧生出生于现在的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五都村。父亲庄雪斋是一位老师,早年在南洋谋生。
庄巧生的母亲和祖母皆在家务农。据村里老人回忆,从庄家祖宅放眼望去,旗山山麓的宁观水田众多,现在盖满楼房的地方以前都是农田,庄巧生的童年便是闻着泥地里的稻香和房间里的书香长大。
庄巧生曾居住过的房间
已故的南屿镇五都村的退休教师庄友琴和村民庄友义,都曾是庄巧生儿时的玩伴。据他们回忆,庄巧生的父亲中等师范毕业后,远渡重洋到荷属苏门答腊的一个荒僻小岛上,在当地小学教书。庄巧生5岁那年,亦随家迁居南洋,就读于当地华侨创办的民德小学。
1925年初小毕业后,庄巧生随全家回到福州城内定居,此后一家四口仅靠父亲教书的微薄收入度日。虽家境贫寒,但所幸受父辈影响,庄巧生小时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在福州私立三山中学就读时还因成绩优异而减免了几年学费。
1934年1月,庄巧生从福州三山中学毕业时留影
1934年夏,福建省教育厅公开招考第三届清寒学生大学奖学金,理、工、农、医各仅有1-2个名额,庄巧生决意报考农科,结果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1935年1月,庄巧生考入南京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主系农艺,辅系植物。
为供孩子读大学,庄巧生的父母亲还先后把福州与人合建的房子和农村的祖屋卖掉,寄住于村里。这一为子求学的“壮举”为人钦佩,以致后来乡亲们口口相传。
五都村宁观自然村89号
若不是父母亲的坚持,庄巧生的求学之路可能早已提前结束,也许他会返回五都,耕耘家中的一亩三分地,日后那位蜚声中外的小麦遗传育种专家庄巧生可能也就无从谈起。
耄耋之年仍下地的“泥腿子”
庄巧生在试验田中工作照
作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见证人,庄巧生的名字和我国众多冬小麦新品种紧紧联系在一起。
1939年,庄巧生从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1945年7月,30岁的他远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学院实习,在制粉工业系学习硬质小麦品质鉴定技术。
1945年7月初,庄巧生(右一)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学院制粉工业系实习
抗战胜利后,中央农业实验所在北平接管了一个日伪时期的华北农事试验场,改称为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试验地面积大,设施较为完善,实验室设备比较先进,但现有的专业人员水平一般,亟待充实。
考虑自己从金陵大学毕业以后,历经八年抗战,曾屡易工作场所,很多地方科研条件很差,无法开展工作,更谈不上深入其中作出成效。而北平农事试验场的工作条件好,相对说来更接近小麦主产区,当时又缺少合适的科技人员。单身、没有家室负担的庄巧生决定趁这次新旧工作交替的机会,转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地方工作。
1946年10月,庄巧生如愿以偿到北京魏公村附近的白祥庵12号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后更名为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报到,在这里一待就是近70年。
1988年5月,庄巧生(左)在江苏徐州农科所参观小麦品种试验田
从白衣飘飘意气风发的青年,到白发苍苍壮心不已的老者,这位麦田里的“泥腿子”工作以来共育成冬小麦新品种10多个,为国人填饱肚子、过上好生活操劳毕生。
1980年,庄巧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后辈站在他的肩上继续前行
闽侯三中校内的旗山院士文化广场上,学生们正进行着各种文体活动,他们的左右,排列着7位闽侯籍中科院院士的雕像,庄巧生、庄文颖二位亦在其列。
广场上庄巧生、庄文颖的雕像
上世纪80年代,庄巧生明显感到人手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学术带头人缺乏。1989年中国农业大学张树榛教授向庄巧生推荐她的博士生何中虎,他希望到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作博士后研究,经庄巧生推荐,1990年何中虎被CIMMYT录取。
1993年5月,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何中虎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在杜振华研究员的课题组从事小麦育种工作。
何中虎(右二)考察试验田
1999年,何中虎将冬小麦育种组与品质课题组重组成小麦品质育种课题组,并担任负责人。
如今已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的何中虎始终认为,自己的研究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起步的,离不开庄巧生院士等老专家的把关指导。
前排左二为庄巧生院士,左三为庄文颖院士
而在生活中,庄巧生对工作的那份恪守与执着也深深影响着子女。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庄巧生的女儿庄文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真菌学家。在山西农学院农学系本科毕业后,庄文颖在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8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真菌多样性及子囊菌系统学方面的研究,推动着我国真菌学科的发展。2009年,62岁的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书写了“父女双院士”的佳话。
主体修复后的老宅外景
如今,福州高新区已完成对五都村庄巧生、庄文颖“父女双院士”老宅的一期修复工程,并将作为展示院士风采、宣传院士事迹、传承院士文化,推动院士精神深入基层的人才教育基地,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培育基地,让院士精神薪火相传,向全社会推广宣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让更多孩子来参观,让他们知道,这里出过这样有名的院士,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村民们说道。
送别庄巧生院士!致敬!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