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乡村振兴 福州人才 福州都市圈 金融
榕视频 讲述福州 乌山时评 听福州 福州365·百姓

让菌草成为造福全人类的“致富草”“幸福草”

2022-05-05 09:19:23来源:福建日报

【团队档案】

以林占熺研究员为带头人的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早在1983年就开展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研究,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解决了菌业发展中的“菌林矛盾”世界性难题,开辟了一条不受林木资源制约的食药用菌栽培新途径,是世界性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其推广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30多年来,菌草中心团队秉持“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的坚定信念,创造性地完成菌草技术援外任务。团队负责人林占熺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团队先后获“推进菌草产业扶贫突出贡献单位”“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福建省援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上,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文简称“菌草中心”)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并代表获奖的97个先进集体作典型发言。

一株小小的菌草,被塞外苦寒之地的农民称为“闽宁草”“幸福草”,被南太平洋岛国友人唤为“中国草”“致富草”“一带一路信使”。以“菌草之父”林占熺为带头人的菌草中心团队,让菌草打破了木、草、菌间的学科界限,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门类。在食药用菌生产、畜牧养殖、生物能源、水土治理等领域,都扮演着“奇兵”的角色。

点草成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食用菌人工栽培基本以木材为原料,我国每年仅香菇栽培一项就要砍伐阔叶林1000万立方米以上,产生“菌林矛盾”。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同时找到一条能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新路子,1983年,林占熺着手研究“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

研究工作从一穷二白开始,没有经费、试验场地、设备,凭着一腔热血,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1986年10月的一天,林占熺用芒萁、五节芒等野草作原料,在实验室的培养基里培育出了一朵香菇。

回想起当年的场景,年近八旬的林占熺依然激动不已:“我感觉发现了新大陆,以后发展菌业,可以不用砍树了!”从此,“菌草学”这门新兴学科诞生了。

对于这项原创技术,福建相当重视,持续推进菌草技术推广与产业发展。不起眼的菌草,很快成为福建的“扶贫草”。承载着福建扶贫经验与深情的菌草,还跨越山海,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7年,林占熺带领菌草中心团队带着6箱菌草到宁夏扶贫。队员们住在种菇大棚里,一个人负责教授50户到200户,全程手把手指导。1998年,蘑菇收获的时候,很多村民第一次拿到百元钞票,激动得不得了。老百姓高兴地编了一个顺口溜:“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共产党好。”

菌草中心团队扎根西北20多年,像候鸟一样春去冬回,生产季节全程在驻地工作。扶贫路上,党员先锋显担当。“作为党务工作者,就是要到一线去发挥作用、锤炼党性。”作为团队党支部书记,林占熺这样说。

2000年春节刚过,党员黄国勇受林占熺选派,赴宁夏担任驻宁菌草技术扶贫工作队队长。“刚来的时候,我住在大牌坊对面的那一排平房里,沿山公路后面是一片大戈壁。那一年刮了17次沙尘暴,每一次沙尘暴过后,床上都留下一层厚厚的沙子。”黄国勇的白衬衫压在箱底,黑衬衫、运动鞋成了拓荒戈壁的标配。从闽宁村示范带动到闽宁镇全面推广,从双孢蘑菇保鲜到航空运输,从定制移动冷柜到协调搬运工人,黄国勇最忙碌的时候一个月电话费高达2000多元,两三天没睡过一个整觉。

多年来,菌草中心派出专家和技术骨干300多人次,为宁夏15个县(市、区)提供技术培训和生产示范,培训菇农4.8万多人次,扶贫足迹遍及新疆、西藏、贵州、甘肃、陕西、青海等地。

小小的菌草,不仅能致富,还能治沙。从2013年开始,菌草中心进驻内蒙古阿拉善,开展菌草防风固沙试验。科研组住在沙漠里,砖头垒起来架上一块木板就是床,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这些都不算什么,但是看着种下去的菌草长起来就被风沙打烂,再长起来再被打烂,队员们忍不住流下眼泪。但是,他们擦干泪水,坚持再种,菌草多次“死去活来”,经历了8次8到12级的沙尘暴后,终于种活了!

菌草中心团队用9年时间,探索出多种类型的菌草防风固沙阻沙技术与应用模式。“巨菌草在流动沙地生长100天左右,一丛可固沙18.8平方米,鲜草产量10~12吨/亩。”林占熺自豪地说。

如今,菌草已经在黄河沿岸9个省区种植,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落地宁夏。去年10月,在宁夏石嘴山盐碱地种下的菌草迎来了丰收,来自联合国及5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线参观,寻找减贫方案。

从一个人单枪匹马做实验,发展为100多人的菌草科研与应用推广团队;从“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技术,拓展到生态治理、饲料、肥料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形成菌草综合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体系。30多年来,林占熺带领菌草中心团队坚持到最艰苦、最有需要的地方开展科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菌草技术先后被列为闽宁对口协作,福建省智力援疆、科技援藏项目,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506个县推广应用。

走向世界

小小一株草,情牵万里长。从1992年开始,菌草先后在日内瓦、巴黎获得国际发明奖项,菌草技术走向世界由此起步。1997年,应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政府的邀请,林占熺带领团队来到东高地省鲁法区,建立菌草技术示范点。

菌草中心团队克服各种困难,没日没夜做实验,1998年1月14日终于成功,实现东高地省菌菇栽培“零”的突破。鲁法区为此举办了盛大的庆典活动,该国总督、副总理和多位部长都来了。东高地省的土地上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

菌草的种子越播越远,菌草中心先后派出86批278人次在境外实施援外项目。菌草技术援外“约法三章”,要求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把“国旗”写在脸上,让菌草技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队员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收获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赞誉。2019年,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为菌草中心6位专家授予国家感谢勋章。

为了菌草,林占熺摔断了2根肋骨、4次死里逃生,痛失包括胞弟在内的2位战友。为了菌草,菌草中心副主任林冬梅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和优越生活,回国推动菌草国际化和产业发展。为了菌草,余世葵、罗宗志等年轻同志在乌兰布和沙漠扎根八九年。为了菌草,林占森20个春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卢旺达、斐济等地的基地度过。林应兴为了援外工作推迟婚期。祝粟自疫情发生以来独自坚守卢旺达基地岗位,母亲去世也无法回国尽孝……

30多年来,菌草人始终秉持为民之心、报国之情,始终不畏牺牲、艰辛付出,菌草也因此赢得“致富草”“幸福草”“太阳草”“中国草”的美誉。

如今,小小菌草已走出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过对外援助与国际合作传播到全球106个国家。2017年5月,菌草技术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项目向全球推广。

“我们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科技工作者,为民谋利、为国争光,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使命。”谈起获奖感言,林占熺教授深情地说。(记者 潘园园)

相关新闻
本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