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海全自动5G码头作业场景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和煦的东风吹拂鹭江两岸,在厦门自贸片区43.78平方公里的这块改革创新的苗圃里,摇曳着累累硕果——累计推出508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11项,累计新增企业约4.7万家,营商环境提升至第15位……
挂牌7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对表国际一流、国内先进,充分发挥沿海近台区位特色和先行先试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出一批高质量“厦门模式”创新经验,有力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
创新赋能加速高质量发展
切准银行拓展资产业务的痛点难点,不久前,由厦门自贸委财金局牵头建设的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区块链平台“企业供应链融资和银行贷款用途跟踪六场景”系统投入运营,通过在银行承兑汇票开票、银行或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国内信用证开证等场景应用,解决各家银行在办理融资业务时,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关键凭证监管难,且手工核验工作量大的问题。
七年的开发建设中,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的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始终坚持系统集成式的创新探索。从1.0版到2.0版再到3.0版,以平台为底座,不断实现功能集成优化,现已累计上线“通关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等八大功能板块、80多个应用模块。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实现的是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发展。”厦门自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改革迈向深水区,需要的不仅是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还有工作机制、资源要素等多方面的系统集成。
事实上,系统集成亦是做大做优重点平台、破解产业发展痛点堵点难点的重要抓手。发挥“自贸+”“创新+”优势,厦门自贸片区坚持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以重点平台为抓手培育新经济新动能。近年来,片区推进建设包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进口酒等14个重点平台,并以此为载体,助力招大引强,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底,中影融资和中国电影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始针对上游影视拍摄、后期制作等团队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目前已落地一家企业,合计投放设备金额超过百万元,预计今年年中还将有千万级别项目落地。”中影华夏影视设备融资租赁(厦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厦门自贸片区成立的首家影视设备融资租赁公司,中影融资是片区通过推动金融政策创新,进一步完善融资租赁产业细分领域的重要标志,设立的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此次与中器的合作,也意味着中影租赁实现了影视的“制、宣、发、放”全产业链覆盖。
“丝路海运”巨轮靠泊厦门港。
两岸融合
打造台胞台企
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
只需要在微信上一键下单,就可以在线上一同预约厦门以及台北两地各一次的核酸检测……自去年起,这个由厦门自贸片区台企丽宝生医(厦门)医学检验实验室推出的两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同检服务,已经为不少在大陆发展的台商台胞提供了便利。
作为首个两岸精准医疗合作实验室,丽宝生医也是厦门市唯一一家全台资检测机构。公司负责人表示,落户厦门自贸片区以来,企业享受到了多项政策扶持,实现了各项业务的蓬勃发展。
因台而设,因台而特,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始终是厦门自贸片区的初心使命。成立的七年间,片区始终坚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不仅吸引了一批“大陆首家”“两岸首家”台企落户,首家得益负面清单落地的最大台资项目——佳格葵花籽油,全国首家两岸合资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获证监会批准设立,还推动两岸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试点,率先实施“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两岸商品快速通关模式等。
此外,支持台青来厦创业,片区打造了云创智谷、一品创客等两家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建成厦嶝青年创业基地,大力助推直播、电商、研发等台湾企业、青年创业团队、青年创业项目落地。
“在厦门自贸片区扎根,我们的创业梦想从‘种子’结出‘果实’,也见证了这片创新创业创造的热土不断将制度创新的红利辐射到更多地方,帮助更多台青台胞的梦想启航。”创业台青范姜锋感慨地说。
数据显示,大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目前厦门自贸片区台资企业达1045家,注册资本164.01亿元。青创基地注册企业2465家、台企296家,累计来厦台湾青年达524人。2021年,片区对台海运邮快件3224标箱,同比增长1.32%。
厦门自贸片区行政服务中心
扩大开放
国际物流大通道
助力打通“双循环”
4月19日,一架搭载着40吨货物的货运航班从厦门机场起飞,飞往比利时列日省,这也是商舟航空物流有限公司首次执飞厦门—比利时列日省航线。
作为以厦门为主基地的航空物流公司,自去年落地自贸区后,商舟物流充分借助厦门“多区叠加”优势,布局建设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今年以来,共执飞厦门始发客改货航班90班,主要航线涵盖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以及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越南等RECP国家,货量0.3万吨。
“强化同RCEP国家、金砖国家间的互联互通,我们正积极开通厦门至莫斯科等客改货航线。”商舟航空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还计划在厦建立国际物流大通道,在服务跨境电商产业、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物畅其流,通达四海。七年来,厦门自贸片区以构建国际物流新通道为抓手,持续扩大开放发展。2015年8月,开通了我国首条从自贸试验区开出的国际班列——中欧(厦门)班列,目前已稳定运行厦门—汉堡、阿拉木图、莫斯科三条中欧班列干线。截至2022年3月,累计发运1140列,累计货值274.54亿元人民币。建设我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丝路海运”平台,已有86条命名航线,通达29个国家102座港口。
随着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厦门自贸片区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过去两年中,象屿保税物流园、海沧保税港区先后获批升级为综保区,在2020年发展绩效评估中,象屿保税区位列全国第23位、东部地区第17位、福建省第1位。
抢抓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机遇,厦门自贸委研究提出厦门自贸片区与金砖创新基地协同发展措施,探索金砖国家合作项目试点、策划申办金砖示范电子口岸主题论坛,积极推动示范电子口岸网络搭建工作。此外,深耕能源等大宗商品贸易和跨境电商,从俄罗斯进口原油211万桶,货值1.3亿美元;引入俄罗斯谢格扎集团与建发合作浆纸供应链业务;建成金砖国家商品服务中心,设立金砖国家商品馆。
厦门海关关员正在对一批获得原材料RCEP原产地证书的出口纺织原材料进行监管。
营商环境
法治化营商环境释放吸引力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用脚投票”——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约4.7万家(含外资2149家)。注册资本7021.8亿元,企业数为挂牌前的6倍。
上个月,德信集团海外事业总部正式落户厦门。作为上海德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主要负责海外板块的集团公司,德信集团这一钢铁巨头的落地正是看中了厦门自贸片区优质的营商环境。
辐射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发达的供应链,更重要的是海丝中央法务区的建设,拓展了合作空间。德信集团执行总裁包建华认为:“以厦门市打造海丝中央法务区为契机,围绕印尼德信项目,双方将能在境外法律争端预防和调解、人才引进、医疗保健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厦门自贸片区在经过七年的探索和积累之后,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去年11月,海丝中央法务区在厦启动,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正式揭牌,并建设了“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服务大厅”和“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线上线下两个平台,设立法务服务大厅,打造法务(泛法务)服务企业集聚区。
“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我们率先设立辖厦漳泉龙四市知识产权法庭、国际仲裁院和商事调解中心、厨卫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构建起透明高效的法治保障体系。”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这些先行先试的探索,为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的落地和未来的“先行”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一个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正加速形成。片区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备案管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投资便利化。同时,通过打造数字自贸区,发挥数字赋能的作用,建设“数字港口”“智慧物流”,并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平台载体,大力推进通关贸易便利化。
数据显示,片区进口整体通关时间降到28.97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降到1.61小时,连续两年蝉联全国沿海十大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第一名,2021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204.57万标箱。(记者 廖丽萍/文 施辰静/摄 通讯员 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