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鸟旅游业快速崛起 三十年跨越西方二百年历程

来源:新华社

阳春三月,当一抹阳光掠过海拔900多米的灰炉山山巅,林间躁动起来,鸟鸣声此起彼伏,村民邢长春也跟着忙碌起来。

中国观鸟旅游业快速崛起 三十年跨越西方二百年历程2020年11月20日,在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一只白颈长尾雉在树干上休憩。新华社记者 梅永存 摄

早上6时许,邢长春徒步十多分钟山路,将携带的玉米粒一小撮一小撮地撒在石头、枯木桩和树干上,好让美丽的白鹇叨食时多多地活动其筋骨,亦能让鸟类爱好者在白鹇觅食嬉戏过程中抓拍到瞬间美图。

准备就绪后,邢长春几声哨响,20多只野生雄雌白鹇从栖息的密林不同方向涌出,或飞行或踱步地奔向投食点。这个白鹇家族的成员们胃口特别好,石头、枯木桩和树干上的玉米粒很快被它们一扫而光。

今年50岁的邢长春是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村民,也是该村最早的“鸟导”,其生态观鸟点位于村子旁边的灰炉山山腰,一条小溪从山林前汩汩流过,空气清新、宁静怡人。

中国观鸟旅游业快速崛起 三十年跨越西方二百年历程2020年11月21日,在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白鹇(右)与白颈长尾雉相伴在林边休憩。新华社记者 梅永存 摄

为“孵化”这个观鸟点,这位山村农民前后花了近5年时间,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投食。

体态华丽的野生白鹇深受海内外观鸟爱好者的青睐,目前平均每天能为邢长春一家招来十多名观鸟游客,食宿和观鸟票为其带来不菲的收入。这位“鸟导”今年新装修了一家“良栖山院”,民宿拥有13个房间共26个床位,以其扩大观鸟经营规模。

像邢长春一样,中国大江南北涌现出成百上千的乡村农家职业“鸟导”,日复一日地为各种水生和陆生鸟类投放食物,依托培育的生态观鸟平台吸引海内外源源不断的观鸟爱好者前来观赏摄影,并为这些观鸟人提供农家饭菜、民宿及特色农产品服务,赚取收入。

中国观鸟旅游业快速崛起 三十年跨越西方二百年历程3月19日,一群中华秋沙鸭在闽江支流大樟溪水面上飞翔。新华社记者 梅永存 摄

观鸟旅游特指是用望远镜、照相机等光学工具,观察自然状态下野生鸟类的活动。旅游者借助于车、船等交通工具,在高山、大河、森林、草、湖泊及沼泽,寻找鸟的踪迹,观察鸟的活动,录下鸟的鸣叫,摄下鸟的姿态,鉴定鸟的种类,陶冶情操,获得美的感受。

中国生态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师范大学仝川教授认为,发展观鸟旅游这一业态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其对目的地环境影响的副作用最小,却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仝川介绍,野外观鸟活动最早兴起于科技和经济较为发达的英国和北欧,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时尚休闲旅游活动,每年有几千万人热衷于观鸟旅游。随着亚洲经济日渐崛起,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我国港、台等地区观鸟之风随之兴起。

中国观鸟旅游业快速崛起 三十年跨越西方二百年历程3月19日,几只中华秋沙鸭在闽江支流大樟溪水面上抢泥鳅。新华社记者 梅永存 摄

仝川说,中国大陆的民间观鸟活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少数沉醉于大自然的鸟类爱好者发起,经过30年的推广发展,各地观鸟组织应运而生,渐入“人鸟相观、天人共契”佳境,为普及观鸟旅游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发展观鸟旅游有坚实的基础。全国目前已发现的鸟类144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394种。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贯穿中国大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约90%的鸻鹬类途经中国东部沿海,中亚迁徙路线和西亚—东非迁徙路线上的水鸟,普遍会经停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高原湖泊。

“全国目前有固定观鸟点上千家,各省市县有条件的都成立了观鸟协会或观鸟组织,鸟类爱好者1亿人以上。”鸟网创始人段文科说,“除了鸟类专家学者、鸟类摄影师和生态环境保护人士,青少年学生现为鸟类爱好者的主力军。”

中国观鸟旅游业快速崛起 三十年跨越西方二百年历程2月27日,一只绣眼鸟在枝头嬉戏。新华社记者 梅永存 摄

鸟网创办于2005年,现有50多万名会员,是中国国内以野生鸟类摄影为主的生态门户网站。

“我国的生态观鸟旅游业厚积薄发,呈现‘井喷’之势,用30多年时间业已跨越了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前景迷人!”段文科说。

观鸟旅游业的自然属性和分散性,决定其是一个藏富于民的行业。观鸟旅游活动搞得红火的地方多是青山绿水环绕的偏僻乡村,不少是过去产业发展的“空壳”村。

仝川告诉记者,乡村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观鸟旅游,既可满足城市居民亲近大自然的需求,亦可助力边远乡村农户持续增收,是一条“让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乡村振兴的好途径”。(记者 梅永存 彭张青)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