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岁月如歌,深情如故。武夷山水,总书记牵挂在心。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第一站就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福建世界遗产零的突破,时任代省长的习近平专门致信祝贺。此后,他又推动出台了武夷山“双世遗”保护的相关条例。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总书记通过大屏幕察看浩渺的“绿色海洋”。黄腹角雉、眼镜蛇、黑熊、穿山甲,一度难觅踪迹,而今不时出现在巡护镜头里。
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怎样?游客流量如何合理调控?总书记听得认真,问得仔细。他说,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2月底,一场以“关注森林·探秘武夷”为主题的生态科考在光泽县寨里镇启动。雪后初霁的大连坑山场,草木葳蕤。来自全国9家科研单位的15名专家深入其间,绿野寻踪,共同揭开国家公园西部片区的神秘面纱。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首站便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青山绿水间,谆谆嘱托:“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一年来,福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最严保护呵护最好生态
武夷山国家公园物种又“上新”了!
1月,武夷山国家公园“官宣”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阶段性成果:自去年4月启动调查以来,共发现武夷林蛙、无凹带蜉金龟、武夷山毛泥甲等6个新种。至此,发现的新种数量已达11个。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拥有210.7平方公里未受人为破坏的原生性森林植被,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雅秋说,必须以最严的保护,呵护最好的生态资源。
2016年,作为全国10个试点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正式开启。去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正式设立包括武夷山在内的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
正式迈向国家公园时代后,武夷山生态资源管护工作标准更高、措施更细。
近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启动勘界立标工作。其中,福建片区外围边界线660公里、内部核心保护区边界线430公里,计划设置2660个定标点。
“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后,包含了江西片区,总面积为1280平方公里。”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范志伟说,通过勘界立标,解决界线交叉重叠、模糊不清的问题,能够为国家公园精细、准确管理提供标准与依据。
与勘界立标工作同步启动的,还有九曲溪生态监测及环境保护项目。
这条近10公里的溪流,宛如一道绿色的飘带,绕行于群山密林间,其上游保护地带正位于国家公园的核心腹地。“在游憩景区范围内,我们的监控杆做了仿生处理,力求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主任张惠光说,这里一草一木的变化,在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都一览无余,“我们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热成像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手段,可有效提升九曲溪沿岸森林防火、生物监测、生物保护水平”。
智慧管理中心,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
3月4日14时,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皮坑口哨卡,一辆车驶来,人员身份和车辆信息得到确认后,哨卡道闸缓缓抬起。与此同时,50多公里之外的智慧管理中心,电子大屏幕上出现了实时场景。
“除了能实时监控各个重要卡口,我们还可以对国家公园的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测。”张惠光说,武夷山国家公园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GIS等信息技术手段,对生物资源、生态环境、森林防火、入园卡口、林业有害生物等要素进行“天空地”一体化全方位监测。
管理智能化、管控严格化、修复科学化、责任明晰化,让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全球生态高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
星村镇燕子窠,满园茶树愈发苍翠欲滴,去年新植的千株樱花树、银杏树点缀其间,黄澄澄的油菜花向阳而开。待到花期结束,茶农们就要忙碌起来,将油菜花作为有机绿肥翻压还田。
像这样“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画面,正是当地生态茶园的标准样本。去年,武夷山国家公园在燕子窠、坳头村等区域新种植银杏、樱花2800株。
建设生态茶园,源自武夷山国家公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创新实践。
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茶产业是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光是国家公园福建片区内,茶园面积便达34.54平方公里。如何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实践中,武夷山国家公园探索出“茶-林”“茶-草”等模式:由国家公园免费提供苗木,鼓励套种楠木、红豆杉、银杏等珍贵阔叶树,并根据不同季节见缝插针地套种紫云英、大豆、油菜花等绿肥,同时辅以绿色防控技术,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有效维护茶园生态平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茶叶品质。
“我们主张‘用10%面积的发展,换取90%面积的保护’。”林雅秋说,武夷山国家公园着力构建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体系,生态茶业、生态旅游业、富民竹业、林下种养业等绿色富民产业,正欣欣向荣。
星村镇程墩村程王卓英等14位村民,刚刚获得了一笔5万多元的收入。原来,去年他们与国家公园管理局签订毛竹林地役权管理合同。依据合同,未来10年内,他们不得开展笋竹采伐等经营活动。作为生态补偿,他们可额外获得每亩每年119元的生态补偿款。
“实施地役权管理后,毛竹林的林地、林木权属不变,国家公园则获得毛竹林的经营管理权。”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部部长廖传平说,统一管理既减少了重要保护区域的人为活动,又保证了林农的权益。截至目前,国家公园已对4.39万亩毛竹林开展毛竹地役权管理。
通过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武夷山国家公园在“社会得绿、林农得利”中激活了“绿色不动产”。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共设立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天然商品乔木林停伐管护补助、商品林赎买、地役权管理补偿等11项补偿内容。去年,共拨付相关村场、林权所有者2021年生态公益林所有者补偿、林权所有者补助、天然林停伐补助1255.83万元;统筹安排资金2400万元,落实6500多亩商品林赎买前期工作。
做好国家公园的园外文章
一趟航班,就可以实现山与海的浪漫相约。不久前,由四川航空执飞的“三亚—武夷山—北京”航线成功首航。由此,武夷山、三亚这两个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实现了山海相连。
“我们充分发挥‘双世遗’和国家公园品牌优势,组织实施旅游产业创新提质行动,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提升。”武夷山市委书记杨青建说。
旅游提质增效的背后,是武夷山市全面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发展保护带建设。“我们坚持把国家公园作为武夷山最突出的生态产品,全面融入环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杨青建说。
国家公园建设,不能沦为“生态孤岛”。园内园外如何有效互动,保护与发展如何协调互馈?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的当天,南平市正式印发《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先行方案》。
“要把国家公园的文章园外做,跳出国家公园抓保护,从更高视野、更广领域抓保护,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1001.4平方公里为核心,构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南平市领导说,这条保护发展带既是绿色发展带,更是保护缓冲带,目的在于通过圈层管控,实施更全面、更完整、更系统保护,用“外圈”来保护好“内圈”,同时统筹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一年来我省继续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9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正是福建持续深化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实践之一。 (记者 林永龙 张辉 赵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