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所所长陈荣文认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既要有底线思维,兜牢民生底线,满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基本民生需求,又要有系统思维,推动民生各个领域均衡发展,补齐民生短板。
陈荣文进一步分析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重点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的问题,在普惠性与均衡性方面下功夫;加大就业支持与激励力度,通过稳定和发展市场主体保障就业;拓展人民收入增长渠道,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和优抚标准,加强工伤、失业、遇困保险和救助;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多途径解决人民群众尤其是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群体住房问题;完善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防止因育致贫。
“高品质的生活,不仅指物质生活层面的丰富与保障,同时也包括了丰富与健康的精神生活。”在陈荣文看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还需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事业,传承发展优秀八闽传统文化,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更多的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安全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构成。”陈荣文表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需要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人身安全。为此,必须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严格食品药品全链条安全监管,持续处治假冒伪劣。
陈荣文强调,提升高品质生活,需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后者是前者的实现前提,前者是后者的奋斗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记者 林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