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 泉州这样闹元宵
在开元寺举办灯展游园会,东西塔双塔亮灯,赏灯人多到挤掉鞋子;举办春灯诗会,全国知名学者、文艺名家云集泉州吟诗作画……40年前 泉州这样闹元宵
开元寺元宵灯会上,双塔上挂着彩灯,下面是踩高跷的表演,殿前挂着各式传统花灯,年味十足。(蔡其呈 供图)
“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元宵节是泉州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泉州闹元宵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源于中原地区,始于唐朝,以灯会为主要表现形式,因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泉州闹元宵习俗”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元宵节期间,世遗泉州同样准备了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让市民游客欢喜闹元宵。这样热闹的氛围,打开了老一辈人的记忆匣子。40年前泉州元宵节是什么模样?令游客挤掉鞋子的元宵花灯展,文史大咖齐聚吟诗的春灯诗会,都曾在开元寺举行,在老一代泉州人的讲述中,泉州元宵节的昔年盛况仿佛历历在目。
1978年开元寺内的元宵花灯展上,泉州一中制作的“东方巨龙”花灯。(蔡其呈 供图)
挤掉好多鞋子的花灯展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泉州元宵灯展在开元寺举行,从收藏爱好者蔡其呈提供的一份泉州市1983年春节、元宵活动的简讯中看到,当时开元寺内有春灯谜会、春灯诗坛、南音演唱、攻炮城、舞龙、故事会、武术表演、文物保护展览,内容丰富多彩,人们在“拳头、烧酒、曲”中欢度佳节。
蔡其呈1980年进入开元寺管理委员会工作,他记得当时元宵节有赏花灯、猜灯谜、攻炮城等节目,攻炮城的奖品由泉州本地企业提供,如皮革厂的皮包、服装厂的衣服等。灯会前,他还要和寺内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给双塔挂上灯,人们在距离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东西塔的明亮轮廓。
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原主任黄真真回忆说,以前泉州市文管会设在开元寺内,因此,她对元宵节的活动有着深刻的印象。元宵之夜,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涌向了灯展的举办地开元寺,不仅有市区的,还有从晋江、石狮特地进城观灯的,当晚的节目生动丰富,大人小孩都玩得非常开心。“西街上人挤人,很热闹。直到下半夜,西街上的喧嚣才慢慢退去。第二天一早,到街中水井打水的居民捞上了不少鞋子,那是昨晚游人不小心被挤掉的鞋子。”
黄真真笑着说,花灯会结束的第二天一大早,开元寺内的清洁人员总能捡到一筐鞋子和遗落物品,因为花灯会上人挤人,很多人鞋子掉了都不敢弯腰去捡,当时的热闹可见一斑。
开元寺春灯诗会当年的现场照片,背面写着与会者的名字,包括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专家学者。
春灯诗会作品选集及刺桐吟社作品集
全国名家云集春灯诗会
1978年起,作为元宵灯会的重要节目之一,在开元寺内举办的春灯诗会,是每年泉州文史界、文艺界的一大盛事。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理事陈笃恒认为,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自唐代秦系留诗九日山,南安诗山因欧阳詹题诗得名,及韩偓流寓南安后,遂开泉州诗词之先河,以致骚韵不绝,风雅流播。早在明清,就有温陵、五子、泉山、云洲、清源、桐阴等诗社,近代则有“温陵弢社”,堪称诗歌名苑。新中国成立后,泉州古城每逢元宵、中秋等良辰佳节,骚人墨客雅集联吟,畅歌祖国之昌盛、人民之幸福。
上世纪70年代末,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泉州文史界自发组成了刺桐吟社筹备组。筹备组从1978年起,凡岁岁元宵在开元古刹举办花灯展览,同时举办春灯诗会,张贴诗词新作于开元寺两廊,以供游人观赏吟诵,为传统佳节锦上添花。春灯诗会由泉州市政协、泉州历史研究会、泉州市文管会、泉州开元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刺桐吟社成立后也参与了主办。
从1978年元宵节开始,泉州元宵春灯诗会由泉州著名地方史学者、陈笃恒之父陈泗东主持。对于喜闹元宵的欢乐情景、春灯诗会的热烈场面,陈泗东曾在主持诗会时有令人神往的描述:“现在是1979年元宵佳节之夜,泉州市灯火辉煌,一派火树银花,大街小巷到处弄龙舞狮,笙歌达旦。为欢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上面来的第一个我国传统的佳节元宵,泉州市在著名的开元寺内举行了花灯展览。巍峨的东西塔上万灯齐亮,好像二支插天的红烛。天王殿、东西两廊、大雄宝殿、甘露戒坛和准提寺中,都挂满花灯,赏灯的人车水马龙、人潮似海。政协泉州市委员会现在开元寺最高处的藏经阁楼上,举行了春灯诗会,邀请了民主人士、文艺界、教育界、科技界、归侨、台湾同胞等方面的诗人40多人参加,即席赋诗,击节高吟,畅叙节日的欢情……还有很多的诗人赋了诗、填了词、作了曲,准备在这里高吟。因为良宵苦短,开元寺内千姿百态的花灯正等待人们去观赏,踩街的民间乐队和化妆舞队正等待诗人们去驰目倾听,泉州市的春灯诗会到此结束,席上高吟的诗以及群众千篇万首的诗,我们在开元寺两廊的粉壁上开辟了一个春灯诗坛,把这些诗用毛笔抄在诗笺、张贴在诗坛上,任人讽吟……”
从泉州市1983年春节、元宵活动的简讯中,我们可以看到开元寺内,有春灯谜会、春灯诗坛、南音演唱、攻炮城、舞龙、故事会、武术表演、文物保护展览,内容丰富多彩,人们在“拳头、烧酒、曲”中欢度佳节。 (蔡其呈 供图)
1986年2月22日《泉州晚报》头版关于元宵活动的报道
著名学者虞愚在泉州春灯诗会现场吟诗
1984年元宵节,开元寺春灯诗画联欢会,泉州文管会主任陈泗东即兴作诗并吟诵。
诗坛盛会留下段段佳话
当时春灯诗会,不仅邀请泉州文史名流参加,甚至还有不少国内知名学者,包括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赵朴初、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设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倡议人之一的郑孝燮、著名学者虞愚等,都从外地赶到泉州开元寺内参加诗会,他们在泉州,留下一篇篇佳作、一段段佳话。
陈笃恒介绍,1981年元宵筹备组在开元寺接待厅举行诗词吟诵会,时值泉州举行南音大会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莅临泉州,两次前来参观春灯诗廊,并赋“泉州元夜诗”二首;1983年和1984年元宵,适逢“泉州历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海交史学术讨论会”召开,虞愚、郑孝燮、罗哲文、任震英、黄典成、林英仪等众多与会学者、诗人云集春灯诗会,吟声此起彼落,响彻准提禅寺。
《红梅图》
《红梅图》创作现场
一幅创作于1982年泉州元宵春灯诗会的《红梅图》,因同时拥有著名国画家李硕卿,我国著名的因明学家、书法家虞愚和陈泗东的墨宝,成为了泉州书画界、收藏界一件少见的珍品。
春灯诗会起初举办地点是在开元寺藏经阁楼上,1980年后改到准提禅寺内泉州市文管会接待室,也就是俗称的“小开元”。1982年壬戌春灯诗会依惯例举办。元宵佳节下午嘉宾贵客纷纷到来,准提禅寺文人墨客齐聚一堂、吟诗作画挥毫泼墨、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在喜庆浓烈的氛围中,李硕卿欣然挥笔作画,当场创作了一幅《红梅图》并赠送给陈泗东。在李硕卿绘制红梅图过程中,陈泗东与李克朗在一旁观看,李硕卿绘画完毕时,陈泗东随即在图上题诗:“红点梅花韵最娇,花灯影下写元宵。举头同见团圆月,海峡何时泛画桡。”这一瞬间,被摄影家杨湘贤捕捉抓拍而定格,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陈笃恒回忆说,虞愚与其父多年来常有诗书往来,曾多次来泉参加春灯诗会,然而这届诗会虞愚却未能参加。由此虞愚写了一首诗:“倾城争看巧样灯,良宵诗兴想飞腾。廿年北客归心切,梦蹑东西塔几层?”并在1982年2月1日给陈泗东的信中写道:“附呈小诗一纸乞赐郢政,元宵诗会,先生如能在泉州诸诗老前代愚朗诵一遍,无任企祷也。”因此,元宵节过后,陈泗东将这幅《红梅图》邮寄至北京,请虞愚在画上题诗。虞愚收到《红梅图》后,不仅欣然在画上赋诗题字,更是书写佳联“印心一明月,索咲万梅花”,再邮寄至泉州给陈泗东。
如今,春灯诗会早已成为历史,但这幅珍贵的《红梅图》与一张张老照片、一本本当年春灯诗会的诗文结集,无不向人们讲述着那段令人神往的盛事。(记者 黄宝阳 王了/文 陈笃恒/图 (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