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雪人”:制造“雪游龙”的“肺”
14日,北京冬奥会女子单人雪车比赛在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落幕,美国选手凯莉·汉弗莱斯夺得冬奥会历史上首个女子单人雪车冠军,中国选手怀明明和应清则分列第六与第九位。新华社
“这几天,我一直关注北京冬奥会。看到中国选手在钢架雪车比赛中历史性地取得铜牌感到非常振奋。”福建雪人股份市场部总监陈炜12日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据了解,雪人股份为本届冬奥会雪车雪橇赛事赛道——“雪游龙”(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提供了重要的氨制冷设备。当前应用在“雪游龙”的氨制冷系统总制冷量高达6000kW,氨制冷设备应用了低温碳钢材料,运行温度为零下18℃,支座底板设置100毫米的隔热垫,确保低温不影响设备运行。
“我们随时与前方设备维护团队保持沟通,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这套设备运行状况良好,为冬奥会雪橇、雪车和钢架雪车赛事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陈炜说。
本届冬奥会之前,我国没有一条符合赛事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的雪车雪橇比赛甚至要放在欧洲举行。而本届冬奥会,我国却提供了一条堪称世界之最的赛道,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据了解,位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由雪车强国德国专家设计的。作为依山而建的独一无二的赛道,“雪游龙”全长1975米,是当今全球17条赛道中最长的。赛道垂直落差超过130米,其中更是设置了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360°回旋弯。
全球最长赛道,就意味着要铺设全球最长的制冷管线,近2公里。“赛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总制冷量必须满足1.9公里赛道的冰面铺设,二是为确保运动员高速滑行时的安全,赛道不同段滑面的冰厚度均要达到相同毫米级的成型精度。”陈炜说。
雪人股份提供的氨液分离器,就是把液氨泵送到预埋赛道中的制冷盘管内来给赛道制冰。可想而知,这一设备对整个赛道的作用有多大——如果说制冷系统作为雪车雪橇赛道的“心脏”,是赛道制冷的源泉,那么氨液分离器好比“雪游龙”制冷置换冷能所靠的“肺”,是确保赛道冰层厚度至关重要的设备。
“不仅生产周期紧,国内外标准融合也是项目中遇到的难点。欧洲设计团队对结构、材料、工艺、运输及吊装方案都非常关注。”经过紧张研发、制造,2019年5月30日,雪人股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雪车雪橇项目供货的交付,并克服困难,送到目的地。
常规的大型制冷系统,氨液分离器容积也就是10立方米左右,而雪人为“雪游龙”提供的是2个97立方米的“大家伙”,单台设备空重29.5吨,储满介质后总重85吨,容积相当于一节高铁车厢大小,这也“制造”了执行此次冬奥任务中的最大难题——运输吊装。
运输吊装的施工现场在海拔1017米的小海坨山南坡山脊上,项目团队必须攻克山地条件差的难关。2019年6月1日,雪人股份组织吊装,两台吊车同时起吊,实现空中105°翻转,就位完成。
氨液分离器的就位标志着雪车雪橇制冷工程取得重大进展,“雪人速度”没有让冬奥建设方失望。
在陈炜看来,专业是吸引冬奥会选择雪人股份的主要因素。雪人股份在制冰及人造冰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其就在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创造了多个国际制冰造雪的经典案例。
“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奥会,很多赛事场馆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比较陌生,而欧洲在冬季运动方面比较发达,全世界冬奥冰雪设施的设计方一般来自于欧洲。作为为冬奥场馆提供装备的企业,既要发挥中国企业的效率,也要兼顾中外在冰雪设施上标准的融会贯通,雪人股份参与到每个细节的沟通,最终获得各方专家的认可与支持。”陈炜说。(记者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