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新闻网1月2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 钱嘉宜)不久前闭幕的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动员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做大做优做强省会的决议》,强省会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本次省两会上,来自福州的代表委员使命在肩,纷纷围绕做大做优做强省会建言献策,体现了强烈的履职意识。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必须把福州打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省人大代表、鼓楼区商务局总经济师黄勤奋认为,所谓“中心”就是要让福州具备强大磁场,能够吸引各方面要素向福州集聚。“目前福州正在加快建设‘海丝’国际枢纽机场和枢纽港口,争创‘海丝’沿线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一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民生工程也陆续投用,这都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加分不少。”她建议全面整合福州在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要素资源,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夯实强省会“根基”。
省政协委员、省拍卖行业协会会长、福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陈雨农告诉记者,这些年福州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人才聚集效应增强,陆海统筹立体交通体系加速升级,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福州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任务繁重、竞争激烈、意义重大,建议福州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红利,以国际大都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城市,闯出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
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
强省会离不开人才支持。代表委员就加快推进福州地区大学城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省人大代表、闽江学院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研究所副所长黄蕾说,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习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以更强担当服务强省会战略。”她还建议,进一步发挥新侨和归国留学人员作用,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省政协常委、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赖钟雄说:“在新时代,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来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必将是人才聚集高地,我乐见其成。”他建议完善人才引进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培育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将本土培育和外来引进相结合,增强人才储备。同时建议高校、政府、企业联合设立研发平台,真正将科研实力转化为地区实力和发展潜力。
支持福州建设产业强市
城市强,必须产业强,产业强必须打造量大质优的产业。作为省会城市,福州必须打造产业强市,以此推动强省会战略实施。
省人大代表、福建鸿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发说,省里引导省级国有资本优先在省会布局,推动省属国有企业符合福州市产业发展规划的投资项目优先落地福州等举措都有力推动了省会产业发展。他建议福州对标广州、深圳等城市,精心制定产业规划,利用现有的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软件园等产业优势,制定全生态产业链的产业规划,实现产业有量有质。他还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一流营商环境保障强产业发展。
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爹地宝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斌非常关注产业链招商。他说:“好的产业分布规划能够集聚上下游企业,有助老牌大企业做大做稳,让招商引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认为,近年来福州市在不少地区制定了清晰的产业链图谱,对质量效益好、成长性高、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给予“一对一”政策扶持,培育了一批引领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为产业强市打下了良好根基。他建议落实好“链长”制,在更高层面上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