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发区:提升“亩产量”突破土地瓶颈
一边是土地资源紧缺,新项目无法落地;一边却是部分旧厂房相对闲置和浪费,导致新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怎么办?近期,记者来到泉州开发区,当地给出的答案是——盘活现有闲置厂房,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引入新业态,集约化利用土地和空间。
“2021年以来,进入标准化厂区后,公司运营所需的生产车间、办公等场所空间问题得到解决,发展也驶上了快车道。”近日,记者来到泉州开发区,利讯集团总经理黄利鹏对记者表示。
位于泉州开发区的利讯集团,是国内儿童品牌IP运营的标杆企业。近年来,公司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公司的用地和办公场所空间不足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困难之际,泉州开发区加快兴建的标准化厂房及时投入运营,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记者从泉州开发区党工委获悉,2021年以来,该区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步伐,持续盘活现有闲置厂房,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文创类企业项目先后落地或者获得新生产、办公场所,打开发展空间。
泉州开发区是泉州的一个国家级开发区,长期以来,发展模式以工业企业为主。清濛主园区在仅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13000多家市场主体,很多都是传统制造业企业。
近年来,随着鞋服等传统产业进入转型升级,面对转型压力,泉州开发区必须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后劲。而摆在眼前的难题就是,全区剩余可开发面积十分有限,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弱的制造业企业相继退出市场。这一格局使得一些制造业企业的土地和厂房出现闲置。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选择从存量出发,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盘活这些存量闲置的土地和厂房,为后续新业态和新兴产业项目提供发展空间。”泉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丁峰表示,该区拿出105亩土地作为园区标准化建设首个试点地块,与此同时,持续推进一批老旧厂房的改造、提升和再利用。
土地和厂房资源的再整合,为新兴产业发展打开了空间。去年以来,随着高新技术、数字经济、文创等“新经济模块”效益的不断显现,泉州开发区越来越多的厂房成功实现产业结构的置换转型,越来越多的低效用地向高效用地转变,推动“亩产率”与“亩产效益”双提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成效逐步显现。(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通讯员 吴文财 叶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