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记者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福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创新活力全面激发:2021年,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1419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全省申报数量的43%,全市R&D经费投入总量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于正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福州,如何以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创业创造之都?
连日来,会场内,委员们围绕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献计献策;会场外,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人才代表畅谈良好创新环境带来的获得感与新期待。
做好“布局”文章
建设创新集聚高地
【委员声音】
高标准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加快打造科创走廊……福州在创新平台布局上展现出广阔视野,让市政协委员们备受鼓舞。
融入发展大局,民盟福州市委会正全力推动科学城规划建设。在规划制订调研过程中,委员们发现了福州的短板——科创资源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为此,在《关于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福州科学城的建议》提案中,委员们建议要做好顶层规划,将科学城建设与科创走廊片区建设有机结合,加快空间、产业、创新资源集聚。同时,优化发展模式,探索高新区与大学城嵌套整合发展模式,与各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常态化的交流对接机制。
“建设科创走廊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举措。”在市政协委员、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程树英看来,加快科创走廊建设,要聚焦龙头引领,强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的产业集群。
【场外声音】
福州软件园管委会副主任 朱向东:
作为省会城市,福州具有创新发展的天然优势,拥抱科创走廊建设发展的机遇,本土园区创新氛围更浓。未来,我们将在拓展园区载体空间、抓住产业发展风口等方面不断发力,并加大与其他园区、企业、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助推福州打造创新型企业集聚高地。
做强“协同”文章
培育创新生力军
【委员声音】
如何让“创新花”结出经济“发展果”,发挥好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攻克核心技术难题的生力军。“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发展主动权。”在市政协委员黄锟明看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不断修炼“内功”,加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黄锟明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现状指出,“精密仪器、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需要‘专精特新’配套服务。”他建议构建现代工业供应体系,培育区域性供应链新业态为产业创新赋能,实现本地工业品“指间采购”。
市政协委员余根坚认为,可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促进产业链融通创新。“建议建立完善的高校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和效益机制,从政策、资本等多方面进行鼓励,多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推向产业化。”
【场外声音】
福建富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敏忠:
富兰光学从传统光学走向创新光学,产品从安防向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感应器发展,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依靠创新,也离不开福州的大力支持。目前,富兰光学已经成为福州上市后备企业。接下来,我们将抓住机遇,垂直布局产业链,推动企业更上一层楼,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