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用力讲好闽都故事

福州市推送的5部剧目福建艺术节绽芳华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吴晖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图片由市文旅局提供

  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由福建省政府主办的第八届福建艺术节已于30日晚落下帷幕,三年一届的福建艺术节是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角逐,福州市选送的剧目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斩获多项优秀奖项,国办、民营院团两翼齐飞,闽剧、曲艺、歌舞喜获大满贯,实现“大丰收”,共荣获5个优秀剧(节)目奖、3个剧(节)目奖,优秀奖项总数位列“九市一区”榜首。

  其中,闽剧《过崖记》、福州曲艺《滴水人家》、音乐剧《江山多娇》、闽剧《马江魂》、闽剧《青春祭》5个剧目荣膺优秀剧目奖,闽剧《同心结》、闽剧《乐圣陈旸》、闽剧《金薯传奇》3个剧目获剧目奖。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优秀组织奖。特别是新编大型古装闽剧《过崖记》(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创排)、福州曲艺《滴水人家》(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创排)、红色题材音乐剧《江山多娇》(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创排)大放异彩。

  三部飘逸着“闽都韵”的剧目,内容选材严谨、思想开掘深入、艺术表现精湛。福州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用情用力讲好闽都故事,展示了新时代的闽都文艺新气象,助力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让人们看到了文艺作品提供的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福州市推送的5部剧目福建艺术节绽芳华

  福州曲艺《滴水人家》传递浓浓乡音。

福州市推送的5部剧目福建艺术节绽芳华

  《滴水人家》深情讲述为民情怀。

  聚焦《滴水人家》

  亮点:浓浓乡音讲述殷殷为民情

  以说为主、韵散结合、夹说夹吟——这是福州评话之魅;一树多枝、自弹自唱、说说唱唱——这是福州伬艺之美。福州曲艺《滴水人家》取材于30年前发生在福州的一段真实故事。福州曲艺工作者们用评话伬艺的形式,深情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马上就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感人故事,以浓浓乡音讲述殷殷为民情。

  “作为主旋律题材,如何超越单纯的歌颂性,是艺术创作面对的难题。”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副书记林楠介绍,为了把这一题材变为一个有情有趣、有人物有生活的曲艺故事,在创作中以细腻的笔触,巧妙地融合了亲情、爱情、邻里情、干群情,让这部曲艺作品充满了温度。

  在艺术形式表现上,人们欣喜看到,创作者对福州曲艺本质的坚守和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探索。全剧始终坚守曲艺讲故事而非演故事的本体特征,演员一人多角,时而是说书先生、伬艺演员,以第三者身份讲述故事;时而以书中人身份,演绎故事进程;时而是主角,时而为路人,跳进跳出,挥洒自如,同时主要演员始终自拉自唱,明显区别于传统戏曲(戏剧)的一人一角表演。乐队则按照曲艺古老形制不隐藏幕后,加入伴唱帮腔表演,充分展示曲艺乐队既是伴奏也是演员的作用和风采,福州曲艺的辨识度极强。

  全剧还保留了福州评话中铙钹、吟诵、诉牌,福州伬艺中的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在彰显评话伬艺艺术特点的同时,追求优美抒情的风格,现代感、时尚感兼具。同时,剧中加入了大量福州口头语、俚语俗谚和特殊语法表达,殷殷为民情怀在浓浓的“虾油味”中氤氲而现,温暖人心。

福州市推送的5部剧目福建艺术节绽芳华

  闽剧《过崖记》守正创新,以文化人,以艺通心。

福州市推送的5部剧目福建艺术节绽芳华

  《过崖记》剧照。

  聚焦闽剧《过崖记》

  亮点:以文化人、以艺通心

  《过崖记》通过一系列的突转事件,将人性放在“生与死”的危境中进行考验,揭示人性的复杂。最终剧中人杜元平借《礼记》之言,发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的感悟,充分体现人物在善恶边缘自我救赎的觉醒,彰显人心向善的本质,引发观众对“善与恶”的思考,以及对“一念之险”的震撼和警醒,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戏曲具有寓教于乐、劝善惩恶的特点,起到劝人为善、化民成俗的作用,戏曲中的伦理道德是古代民众生活的重要价值准绳,是任何一种艺术都难以企及的。

  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主任杨东告诉记者:“闽剧是福州人喜闻乐见的戏曲,承担着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使命,在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创排《过崖记》,我们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结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守正创新,为时代发展注入文艺之力。”

  该剧特邀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执导,其执导的剧目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精品剧目奖,文华大奖、文华编剧奖、文华导演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剧中主要人物杜元平、刘青山分别由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优秀青年演员杨帅、余根舒饰演,他们以扎实的基本功、高难度的“唱念舞打”技巧,出色地完成了角色的塑造,让观众直呼过瘾。演出现场,观众随着剧情的推进,或哈哈大笑或暗自抹泪,现场喝彩声、掌声不断。

福州市推送的5部剧目福建艺术节绽芳华

  音乐剧《江山多娇》场面宏大。

福州市推送的5部剧目福建艺术节绽芳华

  《江山多娇》海报。

  聚焦音乐剧《江山多娇》

  亮点:赓续红色基因

  音乐剧《江山多娇》取材于闽东连罗革命老区“石别女子驳壳枪队”的真实人物和事件,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解放福州战役中失利,600多名伤员转移到连江、罗源革命根据地。当地女子驳壳枪队的队员们在连罗特委书记杨云龙的率领下,担负起了隐藏救治伤员的艰巨任务……

  福州市闽都艺术发展中心负责人颜宝华向记者介绍说,该剧创作源于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组织的一次党员艺术采风——2020年6月,中心党支部党员们来到罗源县白塔乡,参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时,大家被一张标有“石别女子驳壳枪队”的老照片吸引,不约而同产生了将其搬上舞台的想法。此后,主创人员多次赴连江、罗源等地采风,深入挖掘“石别女子驳壳枪队”珍贵史料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展开创作,数易其稿。

  在演出中,该剧运用音乐剧的特色,集唱、念、舞、演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及感染力。总导演在二度创作过程中大胆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综合体现最佳审美艺术。在舞美设计上,结合投影、冰屏、实物道具布置等现代舞台技术,营造了震撼的舞台视听效果。音乐则结合了上世纪30年代的旋律,并保留福州地域音乐特色,将视觉、听觉、审美高度融合,带来极强的年代感和氛围感,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

  闽都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福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戏剧之乡”之美誉,迄今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中国戏剧节,戏剧土壤肥沃,群众基础广泛。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翁国平介绍,近年来,全市文旅系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围绕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通过创作规划、政策扶持、传承创新、项目带动等打出“组合拳”,有力地激励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闽都文化丰富历史、人文资源,用情用力讲好福州故事,创作出了一批优秀舞台作品,奋力推动具有闽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十三五”以来,福州市出台了《关于保护、扶持福州地方戏曲曲艺的实施意见》《民营戏曲院团剧目创作扶持办法等》等一系列政策。尤其是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遽然来袭,福州市文旅部门迅速推出扶持民营戏曲院团发展的多项举措,先后投入210万元推动民营戏曲院团剧目创作生产。今年,福州市文旅部门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福州市闽剧保护传承规定》,以立法形式推动地方戏曲发展,走出了我省戏曲立法保护第一步。

  据介绍,近年来福州市共有3个剧(节)目获国家级奖项、9个剧(节)目入选国家级资助项目、134个剧(节)目获省级奖项、25个书画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收藏;1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同时,20个剧(节)目受邀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中国戏曲文化周等国家级展演活动,生动展示了福州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