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朱子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的首届考亭论坛在南平举办

来源:福建日报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这是著名史学家蔡尚思对朱子的评价,道出了这位儒学巨擘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武夷山下,崇阳溪畔。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考亭书院是其讲学终老之地,完成了理学思想最后体系的建构,建构了以理为中心的新儒学,在当时各种思潮激荡中实现创新发展,儒学乃获重光,闽北得以获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成为名扬天下的理学重镇。

  斯人已矣,弦歌不辍。

  27日,首届考亭论坛在南平大剧院开幕,20多位国内朱子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说“理”论道,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激活中华文明生命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博导张志强教授表示,希望朱子学研究能和当代中国的全面实践深度结合,共促发展。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朱子文化不断创新与转化,重焕光彩,是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朱子哲学是古代求真务实的典范,与马克思主义唯物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在内核上是贯通的。”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杨立华看来,所有伟大哲学理论的突破和探索并非是停留在古代社会的遗存,朱子理学的当代性与时代价值正体现于此,“朱子在其所在时代对中华文明固有积累作出了综合性总结,人类普遍理性体现于其结合具体时代中获得了新的形态”。

  “朱子早在千年前提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今天仍深刻启发着我们。”福建省社科院原副院长黎昕评价道。

  随着朱子文化中优秀精华的挖掘,讲理崇德蔚然成风。目前,南平共有29所学校开展朱子文化特色创建活动,《朱子文化》地方课程教材得到全省共计2万名学生试用;《朱子文化简明读本》《朱子廉政文化读本》发行覆盖南平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和部分高校学生。

  打响朱子文化品牌IP

  “南平是一个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城市,挖掘文化价值是发展路上的重要方向,文化产业作为‘无烟工业’,不仅契合当地需求,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中国传媒大学港澳台与世界事务研究中心研究员雷希颖回到故乡,为南平指出了打造示范性文化IP的新路径。

  从2015年底开始,雷希颖受南平市委组织部及团市委的邀请,主导“大话熹游”项目,导入新媒体文化和流量资源,塑造了可爱的“卡通朱子”形象,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热捧。

  项目先后推出60集宣传传统文化的系列动画短片,线上累计播放量超3亿次。不仅如此,“卡通朱子”还积极融入“武夷山水”公用品牌、文旅景区和地方支柱产业,形成了近70款实体IP产品。

  这段时间,雷希颖正携手两岸青年与武夷山五夫镇党委,共同推进卡通朱子文化IP小镇建设。他说:“将IP导入既有旅游线路,能给游客带来朱子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文创和乡村建设备受台湾青年关注,我们有信心打造两岸青年携手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案例,不仅能拓展两岸交流的空间,也为地方发展带来新鲜血液。”

  无独有偶,作为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的成员,南平一中的范成忠老师,也致力于朱子文化的年轻化,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传统的民俗文化由于失去了原有的社会生活土壤,要在社会上自然形成风气很难。只有将其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感与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生活仪式感相结合,才能焕发新生。”范成忠说。多年来,他依托南平当地汉服社团开展各类活动,穿着汉服体验朱子礼仪成为当地特色校园活动,朱子敬师礼走进了20余所学校。

  近年来,在闽北各县市举办的十余场文旅类活动中,都能见到汉服元素与朱子文化的互动,依托闽北的田园、茶旅优势,朱子正悄然成为年轻人的“老朋友”。当地汉服社团也开发出了考亭书院立体模型拼图、朱子人偶摆件、朱子深衣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在论坛间隙,记者注意到了考亭书院内即将建成的道南汉服文化体验馆,该体验馆将实现汉服租赁及拍摄、“朱子四礼”展示与体验、传统文化培训、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举办等功能。

  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标杆

  五夫故里、武夷精舍、考亭书院……南平市丰厚的朱子文化遗存,让参加考察调研的专家学者们印象深刻。

  南平是福建省朱子文物遗存最集中的区域。近年来,南平先后投入专题调查经费30多万元,系统梳理辖区内朱子文化遗存,并进行造册汇总。据统计,目前登记在册的朱子遗存有140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馆藏可移动朱子文物23件,可谓“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

  如何串珠成链,更高层次规划朱子文化传承发展,是摆在南平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以武夷山五夫镇的朱子社仓为例,彰显了朱子的民本思想和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是能够发声讲述朱子思想的宝贵遗存。”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导赵金刚在其以朱子仁说为主题的演讲中分享了他的感受,也指出了南平市传承朱子文化的优势。“无论从硬件、软件来看,这几年南平市在朱子文化传承保护上的发展很快,下一步,可以立足挖掘朱子文化价值这一点,打造出南平自身的文化品牌。”赵金刚说。

  作为此次论坛会场之一的考亭书院,位于南平市着力打造的朱子文化传承高地——“中华书院大观园”中心。目前,南平共谋划5大类29项朱子文化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68.78亿元,通过创建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落实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五项工程的“一区五工程”,形成一条复现朱子生前足迹的“理学文化长廊”。今年,南平市成立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班推进朱子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着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

  “我们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汇聚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朱子文化爱好者的智慧力量,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等闽北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进一步搭建朱子文化传承弘扬的平台和物化活化的载体,打造最具特色、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朱子文化遗存宝地、研究高地、交流基地、产业洼地。同时,结合武夷山获评国家公园契机,积极谋划推动将南平列为文化特区,逐步实现将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文化产品价值。”南平市政协主席、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林斌说。(记者 赵锦飞 蒋丰蔓 赖昊拓)

责任编辑:徐昕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