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干小吃 如何突围
尚福食品公司员工正在包装扁肉、拌面等预制食品。记者 郑帅 摄
福州日报记者 谭湘竹
虽然已经离开家乡闽侯尚干镇多年,但每次回家,倪心昕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到尚干街,品尝原汁原味的拌面、扁肉,一解乡愁。
作为福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的尚干小吃在福州遍地开花。面对其他地方特色小吃的竞争,尚干小吃应怎样“出圈”,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日前,记者来到尚干镇进行了一番探访。
“老字号”焕新 拓展经营方式
7日中午12时40分,位于尚干街的30年老店元达元宵人来人往。擀皮、放馅、捏圆……做了半辈子手工元宵的林依姆双手灵巧地在糯米面和肉馅间“飞舞”。
胛骨肉6元一盘、牛骨髓20元一盘、尚干拌面5元一大碗,经济实惠的小吃,吸引了源源不断的食客来这里寻找“心头好”。“平常客流量每天2000多人,节假日能有三四千人,店门口的车都排起了长队。”元达元宵店长林享键自豪地说。
记者发现,这样的传统老店在尚干街有50多家,店面不大,经济实惠,在口口相传中“走红”,薄利多销。经营者们大都不想扩大店面,正如林享键说的:“船小好掉头,盲目扩大店面会增加风险和人力物力成本。”
即使不想扩张,传统老店的经营者们已经意识到拓展经营方式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正不断调整步伐,尝试新的可能。尚干依心拌面扁肉2003年就注册了“尚干依心”商标。元达元宵将店面的二楼改造成生产加工车间,同时开发了冷链运输,把尚干的味道邮寄到全国各地,还在申请闽侯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品牌崛起 践行标准化生产
与老一辈尚干人不同,尚干青年林俊杰则另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家乡情怀。
2019年8月,大学毕业的林俊杰开办了福建尚福食品有限公司,不做堂食,只做预制菜加工食品,借助朴朴、永辉生活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现代生活节奏快,预制菜将会是餐桌上的‘新宠’,拌面、扁肉吃起来方便快捷,潜在的市场需求很大。”亮眼的销量印证了林俊杰的判断:今年以来,包括永辉超市的实体销售在内,公司累计销售500万份拌面、扁肉。
在林俊杰看来,尚干小吃要做大做强,标准化生产至关重要,“未来,尚福会对产品进行全面升级,将泉州、厦门、深圳、上海作为市场开拓的重点”。
践行标准化生产的还有福州尚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炳春。从16年前的一家街边小店,发展到目前拥有68家门店的连锁公司,在郑炳春看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秘诀就是标准化。大到每个门店的装修风格,细到每个扁肉皮的薄厚、大小,肉馅的重量,他都坚持统一的标准。“标准,既降低了食品制作难度,又保障了食品安全,一举两得。”
目前,郑炳春正带领他的团队进行线上线下推广,让尚干品牌预制菜走进展销会、商超卖场、淘宝商城和海外市场,并同盒马鲜生、京东等进行新零售营销合作,扩张商品的销售外延。
“从销售大数据来看,尚干小吃预制菜在上海、浙江、江苏、广州等东南沿海区域销量可观。”郑炳春说,公司计划在网上销量较好的省份推出分店,并借鉴沙县小吃的发展模式,打造一条集加盟店桌椅、厨房用品制造到装修、食品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成立尚干小吃集团,逐步推广中央厨房生产。
食文化“引流” 拉动产业发展
来到依心拌面扁肉,老板林依心正反复用木槌捶打一块猪肉。他告诉记者,手工打扁肉是向游客展示尚干小吃“千锤百炼”的饮食文化。
尚干小吃起源于宋朝,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对于走出去的家乡人而言,尚干小吃是回味无穷的味蕾体验、难以割舍的故土情怀。对于游客来说,带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吃,是他们了解这片土地文化内涵的重要媒介。
为了更好地推广尚干小吃文化,从2012年起,尚干镇每年举办“义姑文化艺术节”,踩高跷、走旱船、扭秧歌等民俗表演引人入胜,游客慕名前来,各类小吃热销。尚干镇政府还将每年正月十二起尚干古街举办的尚干锅边节列入品牌打造计划。
品牌推广带来的“引流”效应明显:每到周末,尚干古街人流不息,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老店品尝地道的尚干美食,然后在附近的海峡汽车文化广场转转,为尚干增添了人气,拉动了消费。
在尚干镇党委书记黄少龙看来,目前分散在尚干镇的诸多小吃店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尚干小吃文化品牌,这对于尚干小吃的长远发展是掣肘。“政府的角色和定位就是怎样引导市场,吸引龙头企业带动,成立产业联盟,实现抱团发展。”他说。
目前,尚干镇正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成立尚干小吃产业联盟,推选一批尚干小吃老店、老摊,制作尚干名小吃地图和尚干小吃简介手册。“通过挖掘和打造尚干小吃这一地域品牌,完善上下游配套,打出三产协同发展的‘组合拳’,尚干镇计划打造‘吃货’的天堂和网红打卡地,努力让尚干小吃成为闽侯和福州全域旅游的一部分。”黄少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