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金丝路奖”纪录片单元评委主席傅红星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林奕婷 蓝瑜萍

对话“金丝路奖”纪录片单元评委主席傅红星

导演傅红星接受记者专访。福州晚报记者 林双伟摄

  福州新闻网12月1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林奕婷 蓝瑜萍)9日晚,傅红星参加了自己执导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共和国的黎明》的映前分享会后,10日一早又与“金丝路奖”纪录片单元的其他评委一起评审影片。这是傅红星第一次参加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也是他时隔30年再次来到福州。他说,福州美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来,对福州又有了新的感受,他计划去三坊七巷等具有老福州气息的地方逛逛,带着“电影”与“福州”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记者:您首次担任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评委,怎样看待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傅红星:电影目前在文化领域是影响广泛的交流工具,电影语言是跨文化、跨语言的,是不同人群精神交流的重要纽带,而这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意义。将电影与丝绸之路相结合正是锦上添花的一件事情,让延续上千年的丝绸之路继续推动人类交流,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没有一种灿烂的文化是孤立的。此次入围的5部纪录片,来自4个国家,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体现。

  记者: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首设纪录片单元,您觉得这一奖项的设立对于电影节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

  傅红星:这是一种专业化的回归。电影就是从记录片开始的,动画电影和剧情电影都是基于纪录片演变出来的。纪录片是最真实、最本质的交流手段,而真实具有巨大的力量。正如一个人生活的接触面是有限的,纪录片就可以在浓缩的时间内,用艺术化的形式带领观众了解世界不同的角落和不同的群体。

  记者:9日晚,您的作品《共和国的黎明》在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展映上首映,您在分享会上提到这是一部博物馆电影,应该怎么理解呢?

  傅红星:《共和国的黎明》主要讲述1929年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建立红色政权的历史。之所以说这是一部博物馆电影,因为它的信息量特别大,与瑞金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缺乏娱乐性,可能只有对历史有兴趣的人会找出来看。同时,这是第一部关注这段历史的纪录片,可以说将这一段5年8个月的历史较为全面地浓缩于这一部影片中。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做《Code》,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追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密码所在。

  记者:纪录片一般用原有的影像资料为主,补充拍摄新的素材,而您这段历史并没有影像资料,您通过哪些手法为观众呈现这段未曾被影像记录过的历史?

  傅红星:没有影像资料,我们就通过演员情景再现、利用同时期国内、国际大背景下的影像资料等手法来呈现,因为历史是联动的。在电影的筹备期,我用了3年时间查看各类研究和资料,为了最真实地还原当时的历史。在我看来,过去用文字书写历史,现在则可以用视听语言“书写”历史。

责任编辑:朱幸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