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区:加速建设“四宜新城” 抢跑产业新赛道
高新区轮船港风景如画。
福州日报记者 张笑雪 通讯员 洪见文 汪炜娜 廖思兴 彭季红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石美祥摄
初冬时节,走进福州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无论是机器轰鸣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无论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还是蓬勃发展的产业基地,处处都能感受到千帆竞发、奋勇争先的速度与热情。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抓招商、促动建、强产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福州高新区全面擂响攻坚战鼓,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四宜新城”日新月异,展现出产业新赛道上加速领跑的拼搏身影。
【项目点击】
翔龙花园安置房
位于高新区旗山大道“黄金地段”的翔龙花园安置房已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真石漆装饰和室内门窗等设施安装。
“小区建筑采用围合式布局,围绕景观进行布置,回迁后,每户人家都能享受到‘推窗即景’的惬意生活。”福州高投建设发展公司总经理范长春说,翔龙花园南邻黄风车公园,北靠轮船港公园,西侧不远处便是被誉为福州生态公园名片的旗山湖公园。
除了风景绝佳,该项目的“用料”也相当“扎实”。每个楼层高3米,采用板状式户型,电梯配置均为2梯4户。为了让小区整体更加美观,总楼层控制在22层~32层,以便露出美丽的城市天际线。
翔龙花园用地面积103.07亩,建有12栋安置住宅及相关配套,共2033户。项目毗邻地铁2号线师大董屿站,南侧为高新区管委会,西侧为福州汽车客运西站,北侧为高新区实验小学。配套的幼儿园规划15个班,正在加紧建设,室内精装修已完成95%,室外开始管网、景观及围墙基础等施工,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项目全力加速推进,春节前外架将拆除一半,预计明年3月全部拆除。”项目负责人称,春节后翔龙花园将摘掉绿色“面纱”,露出靓丽容颜,整个项目计划明年5月完成外立面装饰,8月竣工。
翔龙花园安置房已封顶。
【经验之谈】
让利于民 “黄金地段”建最好的安置房
安置房承载着百姓安居之盼和乐业之需。在福州高新区,“用最好的地段建设最好的安置房”不仅是向涉迁户作出的郑重承诺,更是各级各部门达成的共识。一方面邀请省市知名建筑企业合作建设,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确保质量;另一方面,以安置促征迁,让群众看到回迁“红利”,形成征迁工作良性互动。
“抓招商、促动建、强产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高新区高效推进、全力攻坚,开启安置大提速模式,群众的安居梦如约实现。
上周,高新区海西园安置房C区1290户居民通过第一轮回迁安置完成房屋回迁手续,第二轮回迁预计本月底前完成。小区靠近公交站、地铁2号线,交通便捷,并搭配数字化智能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新洲安置房总平面设计也在加紧推进。
“我们用最好的地段建安置房,按时保质完成建设工作,兑现对群众的承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上下正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跑出攻坚“加速度”,托起群众安居梦,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四宜新城”。
闽都创新实验室内,科创企业正在做实验。
【项目点击】
闽都创新实验室
塔吊停止摆动,6栋大楼全部封顶……日前,在省重点项目福州高新区光电产业基地项目现场,外部的喧嚣与轰鸣已经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室内紧张有序的装饰施工。
“该项目正式封顶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一个月,预计明年8月竣工。”福州高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说。这里将建成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闽都创新实验室),成为国际一流的光电信息领域材料和器件集成与应用综合研究创新平台,“福建光谷”指日可待。
该实验室采取院、校、地三方共建模式,由福州市人民政府牵头,依托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福州大学,2019年9月正式获批筹建,是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
实验室聚焦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前瞻学科和研发方向布局,新引进了5G通信光模块、电磁屏蔽材料、氮化镓功率器件、云码可信溯源、激光微纳制造、量子点显示等6个技术团队。
“新居”尚未建成,实验室已在先进光电材料、光通信等领域取得斐然成绩:研发出首个以“稀土”命名的新冠肺炎IgM/ IgG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实现产业化;率先实现高速光通信半导体芯片国产化,打破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成果已实现产业化;突破超高分辨率图像重构和多屏互联互控智能交互技术,成果已在福建捷联电子、TCL显示集团等显示龙头企业转化实现量产……如今,这里已成为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桥头堡。
借力资本市场突破创新,半个月前,闽都创新实验室与福州市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投资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将发挥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促进光电信息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
正在建设的中国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
【经验之谈】
提前“消灭”难题 精准实现攻坚提速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做到正式封顶比原计划提早一个月?除了加大人力、物料和机械的投入,精心组织和多方配合成为攻坚得力的关键因素。
项目动建以来,高新区干部深入项目现场提供“点对点”服务,多次召开项目协调推进会,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施工过程中,使用方临时提出需要调整D区3号楼部分楼层的高度。面对时间紧、工期赶的情况,高新区多个部门齐聚一堂“联合会诊”,由业主单位申请总评变更,各部门按程序加速审批,并对施工中的调整变更进行指导,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两不误。
为了让项目高效推进、免走弯路,施工方配备专业的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小组,提前对项目进行3D模拟施工管理。“通过建模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为攻坚提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项目技术负责人说,通过在项目现场开展碰撞检查,避免空间关系发生冲突,让施工的各环节具体顺畅,高效合理利用施工资源。
“只要凝心聚力,就能攻坚克难。”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集中力量攻坚突破,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打赢攻坚战。
海西园创新园三期。
【项目点击】
区块链产业园(创新园三期)
走进高新区海西园创新园三期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扑面而来:吊车起起落落,焊花飞溅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安装D、E地块的玻璃幕墙;刚刚封顶的A地块内,工人们在砌筑室内墙体……
“D、E地块2栋楼正进行室内外装修及室外景观工程施工,预计春节前可交付使用。”福州高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作为省重点项目,创新园三期项目将支持以区块链为主的数字产业聚集,形成链式发展生态,为福州大学城发展提供又一“创新源”。
据介绍,该项目用地面积172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2亿元,分为总部工业区、配套工业区、中心景观轴、高层工业区和超高层工业楼等5个地块,可提供多种工业格局,满足各种规模研发企业对工业功能的要求,同时提供满足企业人员生活休闲需要的多种功能空间。
项目2018年开工,目前A地块20栋楼主体结构已封顶,正进行室内外装饰装修,预计明年6月交付使用,B、C地块预计明年底交付使用。
根据规划,创新园三期建成后将引进以区块链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创新为核心设计服务链,聚焦高端产业、高端人才和高端研发,加快高新产业集聚。
项目采取边建设边招商的方式,海创光电、博思软件、科宏生物、永福电力等一批企业有意向落地,其中逾三成企业已签约。项目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挖潜大学城资源,部分楼层将提供给周边大学作孵化平台。
高新区内高楼林立。
【经验之谈】
发挥“生态多样性” 争创全国区块链产业“名园”
全市最大的高标准区块链产业园为何落地福州高新区?除了相关企业数量众多及其衍生的“产业生态多样性”外,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成果应用的“引路”也是重要优势。
福州高新区现有工商注册企业中,127家企业含有区块链营业范围。根据国家网信办《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通过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的企业项目中,福州共有20家,而高新区就占7家,涉及区块链硬软件、教育、科研和产业孵化等领域。与此同时,福州高新区积极引进福建省头部区块链企业落户,带动产业链条发展。
随着众多区块链企业集聚,高新区区块链“产业生态多样性”的优势逐渐凸显。全国首个区块链科技馆——海峡链谷,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社会团体——福建省区块链协会,全国首个横跨海峡两岸区块链应用研究所……众多领跑项目纷纷在此落地。
据了解,福建省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实验室、福建省数字福建区块链工程实验室、BSN福建省区块链主干网、福建省区块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也将落地福州高新区。众多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在高新区开展丰富多样的区块链活动,促进行业交流发展,助推园区构建多元的区块链产业生态。
为了加强政策引导,高新区在福州市推出相关措施的基础上,率先推出区级区块链专项政策《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三条措施》,进一步落实数字经济领跑行动。高新区还率先实践链上政务,在人才和知识产权领域打造全省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福州高新区人力资本产业联盟链和福州高新区知识产权一站式联盟链平台,积极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
未来,福州高新区打造的区块链产业园将引进行业龙头企业,通过第三方公司专业运营,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争创全国区块链产业“名园”,助力福州成为全国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