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领读《古厝留声机》 一部大书的建筑之美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管澍

名家领读《古厝留声机》  一部大书的建筑之美

  黄檗山万福寺。

  福州晚报记者 管澍/文 受访者供图

  “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散文名篇《道山亭记》中道出了福州古建筑独树一帜特色的渊源。福州的古建筑经过历史的陶冶,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和守护者的细心呵护,逐渐形成了地域及时代特色,一座座极具个性的福州古厝构建出福州古城特有的风貌,让这座如诗如画的山水之城瑰丽了上千年。

  由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主编,福州日报社策划制作的福州古厝人文有声读本《古厝留声机》,不仅用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为读者展现直观的古厝之美,也对建筑所蕴藏的人文信息,通过文字、声音还原出一个个古厝与人的故事。这一次,让我们跟着名家们的领读,一起走进《古厝留声机》的世界。

名家领读《古厝留声机》  一部大书的建筑之美

  古田会馆。

  卢美松:

  为之作传 为之讲古

  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闽都文化研究会评审委员会首席顾问卢美松说:

  《古厝留声机》准确点说应是“福州古建筑简传”,或称“福州古建筑选辑”,因为它所选的是福州地区最知名、最有特色,且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为之作传,为之讲古。由于作者有相当的文学素养,所以讲来娓娓动听,读来津津有味。福州古建筑也将由此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古厝留声机》的编撰者林叶说:

  原本以为这将是一本偏小众的书籍,但这本书出版之后,发现想要购买和阅读的读者非常多,陆续收到了很多反馈,许多读者都表示故事化讲述福州古厝的可读性更强,看完《古厝留声机》之后也有了很多继续探寻福州古厝背后故事的热情。

  与网络上“快消”的文章和有些深奥的古厝专业书籍相比,这本书正好介于二者之间,受到读者的喜爱,也让我找寻到了继续通俗化解读和传播福州历史文化故事的信心,在这方面的探索还可以做很多。

  在走访过程中,永泰的名山室给林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书中写的那样:“去的时候,也依然和古人一样,要爬上一千多级的石阶才能到达。许多石阶上都工整地刻着字,都是年代久远、内容不一的题刻,蔚为壮观。其中有发的大愿,也有不少是人名,据专家考证,应该是为建庙捐钱捐物的信众留下的。因这些过去留下的文字,到此一游的人不禁思绪飘远,联想到那些已经湮没于历史中的芸芸众生,曾如何带着红尘羁绊,在这里拾级而上。如此一想,脚下似乎一步便是千年,山也因此变得更加悠远厚重。出名要趁早,一座山也不例外。”

  让林叶遗憾的是,由于本书的体例限制,福州还有许多很好的古厝没有办法一一容纳进来,“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建筑本体保留非常好的古厝,但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和详尽的田野调查,这些古厝的前世今生还没来得及梳理出来。这些建筑遗珠和人文故事就成为编撰团队今后继续努力深挖的方向。”

名家领读《古厝留声机》  一部大书的建筑之美

  陈绍宽故居。

  陈章汉:

  古厝新姿留影留声

  作为本书的编审之一,福建省作协顾问、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建省耕读书院院长陈章汉这样点评本书:

  我们的福州,这座“八闽雄都,神州名府”,有着众多门头各异形态、门内各自精彩的“福州古厝”。保护古厝,就是守护有福之州的“魂”和“根”。

  捧读新近问世的大部头《古厝留声机》一书,就像走读一座座修旧如旧、古为今用、庭院深深、有声有色的古厝,叫人目不暇接又流连忘返。内容与形式的相辅相成,图文读本与有声读物的有机融合,章节篇目与装帧排版的和谐共生,上下两册的各有侧重、互为映照,建筑起了这部留影留声的古厝新姿,让你能从中窥见幸福之城蕴藏于历史底部的人文密码,在往古与来今的纵深处,同本书的成千上万见证者一道,共享古韵新声这双份的“眼福”“耳福”。

  已经开始阅读本书的读者不难发现,《古厝留声机》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会“讲故事”的有声读物。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型载体和形式,有声读物是对内文的二次创作和萃取,让书中的表达更适合听读,知识获取更为直接。《古厝留声机》精选82篇书中的人文故事,每篇约5分钟音频,邀请专业播音员录制,还原最鲜活的福州历史人物,首次以“散文随笔+摄影图片+音频”的形式,突出“讲故事、轻阅读、易传播”的创作特点,以细腻优美的笔触,赏心悦目的图文排版和流动的有声书籍功能,顺应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全面呈现了福州古厝的地域特征、建筑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

  目前,可通过喜马拉雅APP上的《古厝留声机》专辑或“掌上福州”APP里的专题进行收听。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将宝贵的书评及联系方式,发送至xdgcyzgy163@163. com。入选精华书评即可获得《古厝留声机》新书赠阅福利。

名家领读《古厝留声机》  一部大书的建筑之美

  船政绘事院。

  陈常飞:

  恰如益友赏读名城

  福州作家、文史研究者陈常飞说: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古厝留声机》使福州古建筑文化得以传久,作家笔下的历史故事,精彩生动,涣然成章,使古厝背后的故事得以窥见,呈现了福州过往的记忆。

  福州名人众多,古厝遍布,人物成就使人欣羡,建筑样式令人赞叹。有心者,赏玩这“案头山水”,可以领略这座城市的博大气象。古语云:“友以成德,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以愈愚,人而不学,则昏昧无知。”此书恰如一位“导游”,一位“益友”,历史文化名城的故事,正娓娓道来。

  陈常飞是福建书院文化的研究者,让我们在他的推荐下选读《古厝留声机》里《华阴回首,当年共读古人书——东街正谊书院》:

  看得出来,在书院读书不是一件可以浑水摸鱼的事情,各种表现不好都有被退学的风险,需要日日认真才行。但问题在于,各个书院后期都变成专门训练学生如何应对科举考试,失去了设立之初讲学求知、修身成才的宏阔宗旨。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左宗棠离开福州前,为正谊书局题写了一副楹联表达自己的期望“青眼高歌,异日应多天下士;华阴回首,当年共读古人书。”但之后的正谊书院却并没有如他所愿大放异彩,很快也陷入了僵化的“应试教育”之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左宗棠去世十多年后,凤池、正谊两家书院合并,成立了福州第一所新型公立学校——“全闽大学堂”,后改名为“福建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致用书院改为“全闽师范学堂简易科”,鳌峰书院改为“校士馆”,后又改为“福建法政学堂”。科举废除了,新时代来临,福州的书院也就这样走进了历史。福州四大书院,正谊书院、致用书院都办了30多年,凤池书院85年,最长的是鳌峰书院,198年。从这几个书院走出的一批批学子,是当时福州的精英,参与构建了这个城市的精神,比如林纾、陈宝琛,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林则徐。

名家领读《古厝留声机》  一部大书的建筑之美

  戚公祠。

  陈悦:

  对外宣传 宝藏城市

  船政史、海军史专家,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向记者分享了精读完本书后的感想:

  《古厝留声机》将岁月留声的感觉和意向都表达了出来,形式特别,可以看出编写团队的用心打磨。我们常说,福州是一座宝藏城市,宝藏一方面是指福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另一层意思则是很多历史文化遗迹还尚未被发现和宣传。《古厝留声机》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便是向外宣传和介绍福州这座宝藏城市的新名片——福州古厝。

  我对船政这块比较关注,很高兴翻开书就能立即找到船政的有关内容。我发现本书融合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对船政的名词用法也非常规范,这是值得肯定的。除此之外,对罗星塔的诠释也非常到位,罗星塔固然被称为中国塔,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座文昌塔,保福州文运昌盛。这在本书之前常常被学界忽略遗漏。

  近代中国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船政居于重要的位置,在众多领域都做出奠基性、开创性的成就。它培育出中国第一代造船、工程、科学技术人才和众多海军将领,全面开创了舰船工业、航空工业,推动了国家工业发展、文化进步、社会变革。保留至今的船政建筑,是近代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独有产物,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代表作,更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实证,承载着近代中国走向工业化的历史,是留存至今不多见的人类工业文化遗产。船政也是福州申遗的重点潜力项目。

  就像陈悦介绍的一样,透过《古厝留声机》里《回望船政,开千古未有之局》《马江之殇,铭记一场20分钟的“闪电”失败》《水口关锁,闽江中流“中国塔”》等篇章可详细了解让福州人引以为傲的船政建筑群及遗迹瑰宝,《启蒙先驱,“盗火者”的最后几年时光》《是非功过,箍桶匠家出了个海军上将》《开基立业,千年前“八蛮贡象”到百年前马江海战》更是形象生动地带领读者重温了这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杰出海军将士、近代中西新文化传播者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们让世界看到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名家领读《古厝留声机》  一部大书的建筑之美

  福清瑞云塔。

  新书上架了!

  目前,读者可通过省内的福州未名书店、福州小山里、福州鹿森(上下杭店)、福州鹿森(五月风店)、福州麒麟书局、莆田景行书屋、漳州晓风书屋、泉州芥子书屋、厦门山上艺术空间、散步去Champochic艺术商店和省外的上海群岛书店、上海乐开书店、宁波地下书房、苏州诚品书店、重庆不一定宇宙、宁波假杂志、北京言YANBOOKS等书店或复合空间购买《古厝留声机》。

责任编辑:徐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