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法治高地 海丝中央法务区总体建设方案出台
日前,海丝中央法务区启动大会暨首届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海丝中央法务区具体什么定位、如何加快推进?备受关注的总体建设方案于近日公布。
方案明确了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定位、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强调要积极探索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努力把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成为福建改革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试验田,着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法治高地。
方案从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明确了海丝中央法务区六大建设重点。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首要目标。方案注重从市场主体“用户体验”角度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的权利,落实和完善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把办事方便作为最直观的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健全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建立损害营商环境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海丝中央法务区把涉外涉台法治建设作为重要的特色举措,要求探索增设贸易驻外代表处,争取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服务机构落地运营,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海商事争端解决平台,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仲裁品牌;完善支持政策措施,建设一批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推动台湾律师、仲裁等法律服务机构在福建设立代表机构,推动闽台律师事务所开展联营,试点台湾律师受聘福建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推动我省对外经贸合作企业建立合规管理制度,提高法律风险防控能力。
深耕做强涉海法务是海丝中央法务区服务“海上福建”发展战略的积极探索。方案发挥厦门市战略支点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地区)海洋事务,为海洋航运、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化等方面提供坚实的法务支持;加强两岸海上执法救助合作,探索在法治轨道内解决相关具体问题;抢占海洋碳汇、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法务制高点,开展海洋人工增汇、海洋负排放和海洋碳交易相关规则、数字贸易跨境数据流动国际规则研究和应用;坚持海事审判精品战略,引导构建公平、开放的海商海事秩序。
保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是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案提出探索设立金融仲裁中心和金融速裁法庭,积极引进金融、破产等方面专业优势突出的律师事务所以及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积极引入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赋能金融行业发展。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着眼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要求扩大现代物流、信息科技、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提高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业竞争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用足用好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监督管理,大力发展现代法律服务产业;以新兴技术为支撑,打破两岸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孤岛,推动闽台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务人才队伍。方案对完善支持涉外法务人才队伍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明确规划,要求培养一批精通国际法律、贸易规则、外语的专业化高端化法务领军人物;完善法务人才学习交流平台,依托重点院校和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法务人才培训基地。
如何更好保障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方案强调,要加强组织协调,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各项建设工作,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厦门市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核两区三带四板块”的总体思路布局,出台完善产业策划、空间布局、营建模式、优惠政策等具体措施,加快建设步伐。要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相关项目和政策落地,鼓励省直部门和建设地区加快研究出台促进发展政策。要丰富配套举措,努力引进一批“国际号”“国字号”法务机构、法务总部企业等,聘请专家顾问,建设高端法务智库,加强理论研究,打造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品牌。(记者 严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