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孩子的手工课:和大家在一起比较不寂寞
视障孩子捏制面团。 彭莉芳 摄
中新网福州11月15日电(彭莉芳)13日,16岁的视障者严冰灵第一次做了西点。搅拌后的面团有些干,她跟坐在身边的同学分享自己总结的捏制窍门:“多添些面糊。”志愿者从烤箱端出蛋挞与小饼干后,她用手机拍了3张照片,分享在朋友圈:“今天我们做了这两种小甜品,很快就被疯抢光啦。”
严冰灵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外出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和大家一起有说有笑,比较不寂寞”。
视障孩子向志愿者展示捏好的面团。 彭莉芳 摄
严冰灵患有遗传性白内障,眼前总是雾蒙蒙的,什么东西都得凑到眼底才能看清。去年以来,她有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做陶瓷、第一次做月饼、第一次布置盆栽、第一次穿汉服。她比较了目前谙熟于心的“手工技能”,“陶瓷最难做,容易变形”。因此陶瓷课的成品被严冰灵宝贝似的“藏”在房间作装饰。
严冰灵在内的30多位福州的视障孩子,去年以来都体验了类似的“人生第一次”。这得益于视障孩子就读的盲校与福州市橄榄树公益服务中心协作的系列盲童校外体验活动。
橄榄树志愿者团队是福州市首支民间专业助盲志愿服务团队,自2008年5月成立以来,已帮助1万多名盲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上个月,林向荣为视障朋友举办了一场“听”电影活动。视障者们在志愿者的讲述下,“看”了当下热播的电影《长津湖》。林向荣说,“听”电影的反响特别好,算是实现了他们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
视障孩子与志愿者给面粉兑水。 彭莉芳 摄
该中心理事长林向荣是盲童体验活动的发起者,今年以来,该中心已联合盲校成功举办6场实践活动。“我就是想让视障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体验生活。”因此他给活动定下“‘盲’怀信心”这一主题,意在帮孩子用双手接触外面的世界,对未来怀抱信心。
林向荣是2008年就加入橄榄树公益服务中心的骨干。他告诉记者,目前福州有6万多名盲人,很多人常常一周甚至一个月都不出门。
去年疫情暴发后,许多视障孩子的家长找到林向荣,他才知道居家隔离的视障孩子面临的新困境:长期宅家让孩子更沉默寡言,严重者甚至有抑郁倾向。活泼如严冰灵也因为居家隔离百无聊赖。不能外出的她数过碗里的饭粒和火龙果里的籽作为消遣。
于是,林向荣策划了助盲童出行的系列活动,为视障孩子提供手工体验、出游等助盲服务。几轮活动下来,他欣喜地看到,孩子的胆子变大了,“和志愿者、和我的交流都变多了”。
当日,颜淑钗第二次作为志愿者参加橄榄树公益服务中心的助盲志愿活动,为现场17位视障孩子准备西点制作的材料。她的女儿患有视网神经萎缩,只有一边眼睛“有点看得见”。但在现场,她并未亦步亦趋地跟在女儿身边。“我就把她当作正常孩子看待。”女儿有些内向,虽然平日可以负责好自己的学习与起居,但是颜淑钗还是希望女儿能够“多接触人,胆子再大一点”。
活动结束后,女儿的表现让颜淑钗满意。虽然小女孩刚开始有些拘谨,但和志愿者熟络后也有说有笑。一起跟来的弟弟在旁跑来跑去,她就大声提醒:“要礼貌,别乱跑。”
颜淑钗希望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多一些。她对女儿走进社会一直有着很高的期待,“想看到她未来找到一份好的或者适合她的工作,有自理能力”。
严冰灵拍摄的西点照片。 受访者供图
这一想法与林向荣的期许不谋而合。今年来,林向荣除了积极策划实践活动,也尝试和高校老师沟通,联系更多学生志愿者帮助视障孩子的学业。
“希望帮更多视障孩子参加盲人高考。”林向荣说,年长视障者的命运已经“有了可预见性”,但是这些视障孩子还没长大,未来还有许多可能性。他希望看到,这些孩子们的出路不仅是按摩师,“所以我们从帮助孩子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