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不散,期待明年再见 ——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圆满落幕
新疆网讯(记者 许爱云 薛玲 李卫疆)10月19日下午,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圆满落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在非遗展上精彩演出(薛玲 摄)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史诗《玛纳斯》亮相非遗展(张丽萍 摄)
前来参展的山西皮影戏传承人郭伟伟恋恋不舍离开展馆,他说希望明年带一副新疆元素作品来参展,这次新疆之行留下难忘印象。苏绣传承人邹英姿也说,此次参展像是回家,在展会上见到了乌鲁木齐的亲友。她说,期待明年参展带一副苏绣版天山作品再来新疆。
苏绣传承人邹英姿接受记者采访(薛玲 摄)
曲终人不散,通过短暂6天的交流互鉴,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相互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这次展会传承的是技艺,传递的是援疆情谊。
一次“文化润疆”的视觉盛宴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润疆”落地见效,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新疆与兄弟省市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年10月14日至19日,“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在新疆美术馆成功举办。19个对口援疆省市和新疆14个地(州、市)参加,5天内现场参观人数超过2万人次,线上直播浏览量达5000万人次,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在非遗展开幕前,深圳醒狮舞精彩表演。(薛玲摄)
本次非遗展有221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共汇集209项非遗代表性项目、1000多件作品、涵盖了传统技艺、医药、美术、舞蹈、音乐、戏曲等多个门类。设置了展演区、互动体验区、直播区等几大区域,每天安排各地的项目和传承人进行专场展示。木卡姆、玛纳斯以及浙江温州的提线木偶、江苏苏绣、山东潍坊古琴等非遗项目活态展演;剪纸、面人、绳结艺术、锔瓷等项目的传承人与观众开展交流互动;此外,在各地配套开展了“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活动。
北京景泰蓝非遗传承人李静在现场点蓝(薛玲 摄)
上海非遗传承人在现场展示绒绣技艺(张丽萍 摄)
5000平米的非遗展主场馆内,各省市展厅的设计风格、特色和内容充分体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北京、山东、江苏等省展区以特装的形式吸引观众驻足观看;室外广场上篆刻着19个省市简称的“中国印”充分凸显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乌鲁木齐又一“网红打卡地”;各类非遗技艺展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各族群众与感兴趣的项目和传承人深入近距离交流,成为最抢眼的亮点。一时间,在乌鲁木齐的街头巷尾,聊非遗、看展览成了百姓的热门话题。
山东非遗展厅(张丽萍 摄)
喀什非遗展厅(张丽萍 摄)
江苏非遗展厅,苏绣传承人邹英姿在现场刺绣(张丽萍 摄)
“双线互动”书写“云上非遗”待续篇章
采取“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宣传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通过“新疆是个好地方融媒体采访直播间”“非遗探馆”“云赏非遗”图文、视频推广、“游新疆非遗推荐U+直播间”、“沉浸式”互动体验、专场演出、短视频展播、开通手机彩铃等方式,设置非遗微博话题,截至10月18日,全网话题传播量达2.3亿次,直播超50场,发布相关报道1000余条,制作、发布及征集非遗视频1000部,广播覆盖人群达7420万人次。
哈密非遗展厅(张丽萍 摄)
阿勒泰非遗展品(张丽萍 摄)
据悉,这是文旅部第一次组织对口援疆非遗展,是援疆19省市第一次在新疆集中展示非遗项目,是新疆14地州市第一次集中参加的非遗展,通过这次非遗展,搭建起了非遗成果展示、文化传播、宣传推广、展示展演、互动体验的新平台,找到了“文化润疆”的新途径,是一次新探索。
天津泥人张传承人在现场展示技艺(张丽萍 摄)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非遗传承人集体亮相、切磋技艺,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项目集中展示,传承人在交流互鉴中提升。仅仅在刺绣项目方面,就汇聚了苏绣、湘绣、粤绣,维吾尔族刺绣、哈萨克族刺绣、柯尔克孜族刺绣、回族刺绣、锡伯族刺绣等各具特色的刺绣,交相辉映、异彩纷呈。以非遗为“媒”,不仅架起了新疆与兄弟省市之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也进一步增进了疆内外各族群众间深层次的交流互动,增进了感情、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南京剪纸传承人现场展示剪纸技艺(张丽萍 摄)
展会期间,非遗传承人还与市场、与观众进行了充分接触和交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互动体验等方式,检验自己的作品和产品,及时了解大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技艺,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湖南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织布技艺(张丽萍 摄)
创新推动“云上非遗”与线下展会互联互通,运用数字化手段展现更多非遗项目。观众不仅可以大饱眼福,也可以现场体验制作,趣味性和互动性十足。精彩纷呈的非遗项目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官体验、视觉盛宴,多维度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魅力。开幕式当天的深圳醒狮舞表演,令广大乌鲁木齐市民第一次面对面感受到了醒狮舞内画“新疆是个好地方”,让观众对其精巧美观的艺术神韵赞叹之余,更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时,各省市的参展代表也看到了一个和谐、繁荣发展的新疆,一致称赞“新疆是个好地方”。
乌鲁木齐市非遗展厅刺绣展品(张丽萍 摄)
在乌鲁木齐市展厅非遗传承人寇子芬接受记者采访(薛玲 摄)
天津非遗展品(张丽萍 摄)
创新交流,紧密联接文化血脉
推动非遗大众化发展,通过广泛传播、互动体验,让非遗走入普通大众衣食住行,实现非遗保护成果人人共享;推动非遗多元化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优秀展演项目,让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满足观众的审美、购买需求,“非遗+旅游”进一步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创新实践;推动非遗市场化发展,非遗展集中展销各地精美的非遗产品,促进了非遗传承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就业增收。
山西非遗展厅(张丽萍 摄)
山西孝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伟伟说,10多年来,在山西甚至国内各地表演皮影戏,尤其是太原,一直穿梭在皮影演出的第一线,在传播皮影文化的同时也将一片片欢声笑语带给人们。他这次带着他的代表作品亮相非遗展。“第一次来到新疆乌鲁木齐,与十九省市的传承人一起展示技艺,这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这次展会我收获满满,我带的诸如头像、书签、生肖类等作品,都售卖空了,如果明年新疆还举行非遗展,我会制作带有‘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新疆元素作品出现在展会上。”
山西孝义皮影非遗传承人郭伟伟接受记者访谈(张丽萍 摄)
在现场,来自巴州尉犁县,国家级项目“维吾尔族罗布淖尔民歌”国家级传承人吐地·尼亚孜,现场弹唱了罗布淖尔经典民歌;来自巴州和静县,世界三大史诗“江格尔”自治区级传承人满都来进行了“江格尔”表演。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自治区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根登加甫现场介绍了骨雕《东归》和马头琴的制作技艺,并现场演示了九连环解开过程。根登加甫的骨雕产品一亮相“非遗展”,就受到了疆内外游客的广泛青睐。“我的骨雕作品‘九连环’现场都卖完了,这是开发孩子智力的一个游戏作品,可以让孩子放下手机,不仅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开发智力。”根登加甫说。
巴州非遗展厅和静县非遗传承人根登加甫的骨雕作品(薛玲 摄)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展厅,70岁的自治区级托布秀尔制作技艺传承人马德嘎弹奏着乐器,唱着一首欢快的民歌。老人介绍托布秀尔琴主要用于婚庆、敖包会等民间聚会奏乐、“沙吾尔登”舞及“江格尔”齐演唱伴奏,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了。在非遗展期间,老人和其他非遗传承人一起表演蒙古长调,引得观众好评。谈到这次参展的体会时,马德嘎老人说,我这么大年纪了,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和这么多非遗大师们交流,真的特别好,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同时也把我们这个托布秀尔乐器宣传出去,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它,喜欢它。
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展厅,5名非遗传承人接受记者采访(薛玲 摄)
广东非遗展厅醒狮展品(张丽萍 摄)
举办非遗展,切实起到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文化润疆”“旅游兴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非遗成为各族人民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有力地推动了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入实施,为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提供了可靠的抓手;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理想、信念、情感、文化认同;有力地推动了非遗保护传承顺应时代要求,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