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抗美援朝老兵眼里的《长津湖》:电影很真实,我亲历的更残酷
“看完电影,爷爷在海报前伫立了许久……”10月3日傍晚,福州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谢依梓,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影院看了电影《长津湖》。4日上午,记者来到福州高新区马保村,倾听老人讲述真实的抗美援朝经历。
2021年,93岁福州籍抗美援朝老兵谢依梓,是为数不多健在的亲历者
3日傍晚,谢依梓看完电影《长津湖》后,在海报前伫立许久
三小时观影,老兵全程挺直腰板
在谢依梓老人家中,老人精神矍铄,戴着助听器和晚辈们聊着抗美援朝的往事。在他的桌上,一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格外醒目。
2020年,谢依梓光荣获得抗美援朝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爷爷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小时候听他讲过一些抗美援朝的故事。”孙女谢玲钰说,3日,她专程带着93岁的爷爷去看电影《长津湖》,“本以为爷爷这么大年纪,三个小时电影撑不下来,没想到他全程挺直腰板,看到结束”。
谢玲钰说,爷爷年纪大了,视力和听力不太好,在观影时,她一直关注着爷爷的状态,当银幕上出现彭德怀总司令等画面时,爷爷精神突然为之一振,当出现几场激烈战斗的画面时,爷爷身体前倾,扶着前面的靠背,看得全神贯注。
“军大衣、钢盔、机枪跟我那时用的一模一样。”谢依梓十分激动地说,“我们当时的装备比美国差太多了,全师最好的武器就是一个苏制的喀秋莎火箭炮,没有车,都是靠人背。我亲身经历的抗美援朝战争,比电影更残酷。”
抗美援朝战争金城反击战影像资料
有关志愿军24军74师的影像资料
全连仅两人幸存,颅内弹片50年后才发现
“我是家里的独子,妈妈当时不让我去,我背着她报名参军,走的时候都没跟她说。”谢依梓老人介绍,1951年3月,他响应祖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24军74师222团第一营第一连任侦察兵。“我因为受重伤,1954年11月才回到家里,那时很多同乡都已经回来了,家人以为我牺牲了,妈妈看到我时,吓了一大跳!”
1952年10月,在朝鲜平康的一场战斗中,谢依梓和一名战友奉命埋伏在一处高地侦察。突然,一枚炮弹落在战友身边,战友当场壮烈牺牲,他的头也被飞溅的弹片炸得鲜血直流。他顾不得疼痛,撕下一条衣服简单包扎了伤口。当晚,在回撤过程中,他遇到了一名落单的敌人。他拿起牺牲的战友留下的带血的刺刀,和个子高大的敌人殊死搏斗,把对方手上的武器打落后,将其俘虏。谢依梓因此荣立了三等功一次。
谢依梓老人的脖子上,还留着当年的弹孔伤痕
“如果不是运气好,我也埋在朝鲜了。”1953年7月,在朝鲜金城反击战中,谢依梓的头部与咽喉各中一枪。“那场战斗中,最后只剩下我和连长,连长看我还有一口气,把我背了回来。”在那次重伤后,谢依梓在朝鲜战地医院治疗了大半年,因此推迟了回国的时间。
没想到的是,2002年9月中旬,谢依梓突然感觉头部剧痛,到省立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左头部还残留有一块0.5厘米的弹片。当年10月,经手术才取出。后来,这块弹片和立功证书,被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珍藏。
2002年谢依梓颅内残留的弹片被取出,捐赠给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那些牺牲的烈士,我现在都记得”
在谢依梓老人书桌上,记者看到了几本写满文字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他历年的工作记录,以及学习心得。老人说,他回乡后一直在家乡工作,曾担任马保村的村支部书记,退休后任当地老年协会会长,1999年被选为闽侯县人大代表。2002年,他带头捐资为村里修建了一所文化活动中心。
谢依梓的女儿谢美榕说,父亲保持阅读的习惯,村里送来的学习材料,他都仔细阅读,并手抄其中的重点内容。老人育有六子一女,在父辈的感召下,其中两个儿子后来都参了军。
“那些牺牲的烈士,他们年轻时候的样子,我现在都记得。”谢依梓老人的案台上,放着一本《闽侯县抗美援朝纪念册》,他曾参加过该书编纂工作。据记载,当年,2030名闽侯籍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221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
记者从闽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2020年,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时,闽侯籍抗美援朝老兵健在的只剩下30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