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福州都市圈 金融
榕视频 讲述福州 乌山时评 听福州 福州365·百姓

福州特色婚俗少不了她们助阵

现有专业喜娘3000多名,近半来自闽侯

2021-09-23 09:01:38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顾伟 张旭阳 龚晗璐

福州特色婚俗少不了她们助阵

2017年6月海峡两岸喜娘大赛现场。资料图片

  福州晚报记者 顾伟 张旭阳 实习生 龚晗璐 文/摄

  “佳偶良人众人夸,并蒂常开幸福花;同心早结爱情果,来日共抱胖娃娃……”在福州人传统婚礼现场,常见到这些说着合辙押韵吉祥话的女性,她们从事的职业原名叫“伴房嬷”,2010年福州举办首届喜娘大赛后,才有了喜娘这一新名称。

  2017年“婚俗(喜娘习俗)”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福州地区有3000多名专业喜娘,其中来自闽侯的喜娘占了近一半。记者日前采访了当今喜娘中最著名的“陈氏三姐妹”(陈夏玉、陈秀珍和陈秀兰)。

  “伴房嬷”是福州草根文化

  作为汉族传统婚俗中协助执礼司仪的女性角色,喜娘文化可追溯到周代婚礼中的“姆”,即女师。喜娘在全国各地名称各异,比如北方称为“迎亲太太”,江浙一带称为“喜阿妈”,福州人称她们是“伴房嬷”。

  “伴房嬷”在婚礼中主要承担照顾、陪伴新娘,协助婚礼进行的工作,其职业特征为熟知婚姻嫁娶中一整套礼仪习俗,且口齿伶俐,擅长现编吉祥话。

  “陈氏三姐妹”是家族中的第四代喜娘,其中陈夏玉是喜娘习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介绍:“早期福州从事‘伴房嬷’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从业人员大都集中在闽侯的上街、鸿尾、白沙、甘蔗、尚干、南屿、南通等乡镇,属于草根文化。‘伴房嬷’没有教材,通过前人口传心授的方式传给后代。如今喜娘中有大学文凭的不在少数,文化层次大幅度提升。”

相关新闻
本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