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连江飞红村 三色焕光彩
飞红村石厝。记者 石美祥 摄
这里藏着红色资源,老区换新貌,群众展新颜;这里汇聚绿色财富,蝶飞蜂舞,鸟语花香;这里孕育古色厚土,古厝新生、文明乡风。这里就是福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试点村、连江县十大最美村居的安凯乡飞红村。记者近日走访了这个美丽乡村。
飞红村村貌。记者 石美祥 摄
红色资源
从“藏在深闺”到“善加利用”
飞红村地处安凯乡西北部、黄岐半岛大帽山麓,峰峦起伏,是海边的山区村,也是连江县著名革命老区村,至今保留着众多红色遗址。
据了解,飞红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厚重的红色基因。1932年,中共地下党连江县委领导人杨而菖和陈茂昌秘密来到飞红村,发动民众开展减租、减息、抗捐、抗税斗争。之后相继成立贫农团、农民自卫队,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周边村庄,建立起红色政权。1948年8月,北茭半岛地区中心工委在飞红大王宫成立北茭游击队,下设三个中队,队员150多人。解放前夕,飞红村还秘密成立地下党城工部飞红党支部,参加迎接解放大军南下解放福州、连江的各项支前活动。
有此红色资源,却因地处偏僻而藏在深闺。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将红色资源善加利用?据村干部陈国旺介绍,飞红村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了红色传承、民俗文化、水源保护、环境整治、便民服务、慈善助困、古厝保护等十大工程,加快老区振兴。
其中,通过红色传承工程,飞红村把苏维埃政府和农会(大王宫)遗址、北茭游击队成立地遗址公园、红军井、党旗标志牌等红色元素串连起来,开展了听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遗迹、享红色体验等教育活动,不仅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还为乡村振兴集聚精气神。
在飞红村,这里村道干净、新房林立,民俗文化公园、红色遗址等一应俱全,还立了河长制、路长制等牌子,告别了脏乱面貌,村容焕然一新。
飞红村村内小景。记者 石美祥 摄
绿色财富
从“一穷二白”到“甜蜜产业”
而在几年前,飞红村并不“红”。“在村民眼中,它是山沟里的穷村,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甚至出国打拼。”陈国旺说,村里缺少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2016年村财仅0.6万元。
如何实现“突围”呢?安凯乡乡长陈鑫说,飞红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症下药,开出了“进退之方”。
怎么“退”?380万立方米的郭婆溪水库,是黄岐半岛三个乡镇10万军民生活生产用水,可谓是“绿色宝库”和“生命之源”。地处郭婆溪水库上游的飞红村,属于黄岐半岛一级水源保护区。为此,飞红村退出了污染型的产业。
如何“进”?飞红村坐拥3560亩原生态森林,生态底蕴深厚,一年四季皆有花香。
为此,从2017年开始,飞红村决定发展甜蜜产业——养蜂。村里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杭州千岛湖春鑫蜂业公司联手,开启“校村企三方共创”模式,对蜂农进行创业就业实训,运用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实现蜂场的智能化管理。
得益于此,飞红村的蜂蜜口味好、成分纯、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青睐,来自各地的订单纷纷“飞”进了小山村。
值得一提的是,由村礼堂改造而成的甜蜜体验坊,设立了“寻蜜、揭蜜、亲蜜”三大体验区域,让游客可听可看、可游可赏、可品可购,也成为推动蜜蜂传统养殖向研学体验拓展的一大尝试。
4年时间,有了“绿色财富”的飞红村实现了从“后进村”向“后劲村”的“蜂回路转”: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1.9万元。
飞红村还将积极推动“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蜂蜜、甘薯、百香果等农业产业,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开创一片农旅融合新天地。
飞红村河边小道。记者 石美祥 摄
古色厚土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发展”
除了“甜蜜产业”,这里还有“甜蜜生活”。飞红村对村内古厝进行保护和修复,翻新大王宫庙宇、陈氏宗祠以及数座百年老屋,打造了“一馆、一坊、一园、一地”四个基地,即乡村振兴馆、甜蜜体验坊、民俗文化公园、革命纪念地,将古厝、古榕、过溪、工匠墙、庙宇祠堂以及思乡湖等古色元素串连打包,通过游走式、沉浸式体验,让村民切身感受古色古香的乡土气息,努力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民俗文化园倚榕依水而建,园内“六畜”雕像栩栩如生,仿佛在唤醒人们的农耕记忆;乡村振兴馆宛若一幅徐徐铺展的美丽画卷,生动展现了村子的整个振兴过程。而村内的古厝也颇有特色——筑石为屋,屋顶是一块块“压瓦石”,窗户多设在高处,窗口内大外小,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陈维雨等乡贤带头下,飞红村成立了福州市首家村级计生慈善协会,吸收了110名会员,募捐善款80万元,开展金秋助学等各类公益事业,培养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
飞红村乡村振兴馆。记者 石美祥 摄
飞红村是安凯乡念好“山海经”的一个缩影。“安凯乡山海相拥,兼得山海之利。”陈鑫说,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整合飞红村、奇达村、同心村等特色乡村资源,实施“一带两区三基地”发展战略。
一带:构建滨海大通道繁荣带。两区:飞红村等山区村生态优先,形成绿色经济区;奇达村等沿海村向海发展,形成蓝色发展区。三基地:依托高塘、文湾村,打造文高船舶修造基地;依托奇达、沙澳、同心村,打造沙沃湾国家级健康鲍鱼养殖示范基地;依托白云山旗冠顶等网红打卡点,打造环白云山生态旅游基地。
飞红村也将从“单打独斗”迈向“组团发展”,未来可期!(记者 郑瑞洋/文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