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两院士相继离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别21位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原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许厚泽,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8月3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6天前,郑哲敏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一周内两位院士相继离世,今年以来我国已痛失21位两院院士。
两院院士许厚泽逝世
△许厚泽
许厚泽,1934年5月4日生于安徽歙县。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62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理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许厚泽主要从事近代外部重力场逼近理论研究,为在国际和中国建立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的交叉新领域——动力大地测量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直以超前的眼光指导学科发展:“我们应该面对世界当前高技术的发展,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抉择,才是交叉学科发展的前途。”
郑哲敏先生“外出”了
许厚泽是一周内离世的第二位院士。就在6天前,8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郑哲敏
郑哲敏院士是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郑哲敏院士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解决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难题,发展了一门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他长期主持力学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倡导建立了多个新的力学分支学科,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有网友发出此前在郑院士办公室门口拍的照片,院士当时不在办公室,门口标注“外出”字样。
@中国国科普博览透露郑院士在办公室的细节:
“多年来,郑哲敏只要人在办公室,大门就从来不关。所里的人只要有问题有想法,就直接拿把椅子来和他探讨。聊着聊着,椅子就落在他的办公室里。久而久之,各式各样的椅子成了一道风景。”
现在,这扇门的主人再也回不来了……
今年已痛别21位两院院士
据统计,今年已有21位两院院士离世。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并称“两院院士”。
一月
1月28日,中科院院士王绶琯因病辞世,享年98岁。王绶琯是中国天文学界的泰斗,我国射电天文的奠基人,曾任北京天文台台长。
二月
2月5日,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月7日,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程镕时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三月
3月2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周毓麟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
3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又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3月22日,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3月26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3月27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3月31日,工程院院士、经济学家及管理学家李京文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四月
4月28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与空间技术专家闵桂荣在北京逝世。
五月
5月6日,工程院院士、湿地生态学家刘兴土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5月14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5月22日,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同一天,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
5月26日,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矿物加工专家、教育家陈清如在徐州逝世,享年95岁。
六月
6月16日,工程院院士、著名地基基础工程专家黄熙龄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6月27日,工程院院士、我国遥感技术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姜景山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6月29日,中科院院士、地下水动力学家、水文地质教育学家薛禹群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八月
8月17日,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学家、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郭景坤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8月25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8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许厚泽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永远怀念!一路走好!
(央视新闻综合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