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玉芳e站”:打造未成年人的“12345”
福州日报见习记者 沐方婷 记者 余少林
“我们不怕收到更多求助信息,就怕有伤害却不知道如何求助。多收一条,我们就可以多帮助一名受伤害的孩子。”20日,长乐区检察院检察官、“玉芳e站”未成年人救助服务的负责人郑玉芳如此说。
采访现场,记者点击“玉芳e站”微信小程序上的“一键求助”,郑玉芳的手机铃声随即响起。原来,为了让求助者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郑玉芳将手机与小程序绑定,她和长乐区检察院玉芳工作室其他5名同事一道,24小时待命。
从线下的未成年人救助服务平台“玉芳工作室”,到线上微信小程序“玉芳e站”,长乐区检察院打通线下线上双渠道,用爱心、耐心和恒心,打造一个未成年人的“12345”,让更多孩子得到阳光和守护。
郑玉芳(左二)为未成年人做心理疏导。(长乐区检察院供图)
争取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妈,见信好。我已经在闽侯安定下来,在里面一切都好……”看着这封从高墙内寄来的家书,袁梦(化名)眼含泪花,轻轻抚平信角褶皱。
这是小儿子张张(化名)写给袁梦的第五封家书。袁梦的丈夫早年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父爱的缺失加上母亲的宠溺,两个儿子相继入狱。
就在袁梦几乎绝望时,她在“玉芳e站”的“家庭教育申请”板块发出一条求助:“我该怎么引导孩子走上正途?”消息一发出,“玉芳e站”就有了回应。之后,通过跟进、辅导,张张慢慢感受到了母亲的爱与不易,开头的信是桥梁,架起的是母子阔别已久的心。
同样作为母亲,郑玉芳办案多年来,见过不少孩子因为家庭原因一步步走上歧途。“从家庭教育着手,往往是保护未成年的首步棋。”郑玉芳很快找到了方向。
长乐区检察院“玉芳工作室”去年5月成立以来,郑玉芳已收到许多家长和孩子的求助信息,那时她就想,还有很多家长和孩子不知道“玉芳工作室”,怎么办?为了争取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将工作室搬到线上的想法就此萌生。
努力打造未成年人保护联盟
再过10多天,6岁的小金金(化名)就可以开心地去上学了。但1个多月前,因为他没有户口,奶奶一直在为他的入学发愁。小金金父亲正在服刑、母亲失联,她属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通过“玉芳e站”,长乐检察院得知情况后,迅速联系相关部门,民政、公安、卫健等部门随即介入,帮助小金金落户、就学,并提供生活保障。
将“玉芳e站”打造成未成年人版的“12345”,是项目启动时的初衷。“未成年人保护分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六大板块,每个板块彼此独立又水乳交融,我们想打造一个像‘12345’的网上平台,根据需求方向,有选择地‘分发派送’。”郑玉芳用“物流中心”与“分发快递”形容这种关系。
今年以来,长乐区检察院率先通过“玉芳e站”开始探索。小程序设有基本板块、一键求助板块、求助申请板块、强制报告板块等四大板块。其中,求助申请板块包括法律援助、心理援助、家庭教育、司法救助、公益诉讼、其他救助等。
“想发挥更大作用,‘玉芳e站’需要更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一个未成年人保护联盟,比如各部门有对应的未成年人保护联络员,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合力。”郑玉芳建议。
打理“玉芳e站”上大小事务
24小时随叫随到
“救人唯有先救心”,这句在一次讲座中无意中听来的话深深扎进郑玉芳心中。“玉芳工作室”的6名检察人员,多数都有学习心理学,“爱心加上知识”让求助的家长和孩子更愿意向他们交托信任。
竭尽所能第一时间回应,是“玉芳e站”的原则。学习了心理学的检察工作者深知:人无助时,但凡有一个人能及时回应,她的痛苦就会少一分。
求助者吴萩(化名)正是通过“玉芳e站”工作人员教授的心理救急法,及时安抚了患有抑郁症、一度出现自杀念头的女儿。在孩子情绪稳定后,“玉芳e站”还为孩子对接了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她提供全面的心理疏导。
从救急到全程跟踪,直至问题彻底化解,这是一个漫长过程,却是“玉芳e站”工作的常态。如今,“玉芳e站”6名检察人员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打理“玉芳e站”上大小事务,24小时随叫随到。
“这么辛苦,你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面对旁人的询问,郑玉芳说,很多时候是求助者打开了检察官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扇窗,这是一个彼此造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