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守护根脉 留住乡愁
福州市检察院和台江区检察院检察官实地了解东金寺保护情况。
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古厝公益保护点挂牌。
福州市人大代表视察马尾区检察院办理济美桥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成效。
闽侯县检察院检察官在李纲墓前开展调查核实。
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福州市开幕。福州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造就了黛瓦相连、百年沧桑的古建筑群。“在这里工作生活成长,加强文物保护,守护城市文脉,护佑文化根脉,检察机关责无旁贷。”福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三类问题,推进专项检察监督
福州古厝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2019年以来,以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福州市检察院聚焦古厝保护制定《开展“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采取市级部署、上下联动、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专项监督活动,聚力“历史遗存、革命文物、名人故居”三大保护,服务福州文物保护传承。
着眼历史遗存保护。将不可移动文物因年久失修、疏于管理导致毁损坍塌或被盗,违法破坏,违法开发利用等三类问题列为监督重点。截至目前,共摸排相关案件线索98件,立案1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件。闽侯县检察院以古厝文物消防安全为切入点,走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9份。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部署开展“学党史、尊英烈、护古厝”公益诉讼主题活动,晋安、仓山、长乐等地检察院针对6处烈士陵园、纪念碑、革命会址等管护不到位问题发出相关检察建议12份。省、市检察院指导闽侯县检察院办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保护公益诉讼一案,通过公开听证,促成纪念碑旁有碍观瞻的铁塔被拆除。福清市检察院在办理陈遵盘烈士纪念碑公益诉讼案中实现管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更推动当地烈士英名录的完善。
做好名人故居保护。福州历史名人众多,遗留的名人故居保护程度参差不齐。鼓楼区、晋安区、马尾区检察院分别针对抗倭名将张经故居、政论家邓拓祖居厅堂和邓家骅故居、王助烈士故居,存在疏于管理、年久失修等问题,以检察监督助力相关行政机关厘清权责,补强执法手段和力量不足,有力促进行政机关积极、依法、全面履职,成功督促文旅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制定修缮方案予以修缮。
破解办案难点,构建长效保护机制
以信息线索互动破解案源制约。针对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调查核实、整改反馈等制约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问题,检察机关与地方文物、住建、公安等职能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福州市检察院通过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增设公益诉讼线索举报箱、将发现古厝保护线索纳入公益诉讼监督员监督范畴,有效拓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监督线索来源渠道。长乐区检察院尝试搭建“公益诉讼智慧指挥平台”对接12345、互联网+监管、两法衔接等数据平台,实现古厝保护线索的及时掌握。
以评估鉴定支撑破解取证制约。邀请文保专家、资深行政执法人员参与,有效弥补办案人员文物保护专业知识相对匮乏问题。台江区检察院针对“上下杭”二次装修中存在违法施工破坏古建筑问题,邀请文保专家参与鉴定评估。同时,以受损风险预防破解质效制约。闽侯县检察院针对古厝保护中事后监督常出现的毁损不可逆、修缮成本高等难点,制定《“公益保护令”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将公益诉讼监督触角向上游延伸,将“文物安全及周边环境存在受损风险”纳入监督范围,启用无人机对省级文保单位宋朝丞相李纲墓1000余平方米墓区及外延进行航拍取证。
针对实践中文物保护职能部门存在权责不明、疏于管理、多头管理等问题,为避免行政机关因规避担责而相互推诿导致文物持续受损的情况,福州市检察机关探索建立“磋商意见整改结案、检察建议整改结案、提起诉讼”三种递进式公益诉讼办案模式,有效降低了监督阻力,提升了整改效率。截至目前,涉文物保护公益诉讼100%以磋商或诉前程序方式结案,且均已实现有效整改。
凝聚多方共识,营造合力保护氛围
2020年11月17日,永泰县检察院首部保护古厝题材微电影《厝守可及》开机。据介绍,《厝守可及》是以保护该县古厝群为背景,结合检察机关办理的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制作的一部以保护古厝等不可移动文物为题材的微电影。
影片故事紧扣古厝保护主题,生动诠释了在法律法规面前,检察官以民为本,司法为民,最终守住城镇化变迁大潮中那一份乡愁的故事。《厝守可及》是福州市检察机关保护古厝的一个缩影,也是向世遗大会的一次献礼。该片得到了永泰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与支持。
庄寨作为永泰的地标性建筑,是承载传承传统家文化的精神家园,为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2020年以来,永泰县检察院立足永泰古庄寨保存数量较多、规模较完整的县域实际,在同安镇爱荆庄成立了古庄寨(民居)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检察工作室,并以此为平台,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综合运用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通过联席会议、检察建议、文物保护普法宣传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古庄寨等不可移动文物的源头管护和综合治理。
保护文物需要营造公益氛围,凝聚各方共识,形成保护合力。目前,全市共有7个基层检察院或选址辖区文保单位或选址办案现场搭建古厝保护成果展示基地普及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如,鼓楼区检察院针对辖区内文保工作已较规范、案件线索少等现状,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士其故居设立古厝公益保护联系点,通过定期公开办公,收集古厝保护线索;马尾区检察院在案件现场——“济美桥”设立公益保护示范点,通过整治前后环境对比,展示公益诉讼监督成效。
“通过普法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来。”福州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负责人说。
鼓楼:社区大妈送来古厝保护线索
“检察官,我想反映一个事情,我发现总有人借用我家旁边的两广会馆,在那里晾晒物品,还把电线搭在木梁上。”不久前,家住福州市鼓楼区的王大妈特意来到古厝公益保护联系点,向接访的检察官余深凯反映情况。
经过走访调查,余深凯发现,作为一座百年历史的古厝建筑,两广会馆因为位于单位宿舍楼内,空间占用杂用问题突出。而王大妈反映的电线搭建问题,更对古建筑安全造成隐患。
针对该情况,鼓楼区检察院立即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检察官还深入两广会馆所在小区开展普法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对保护古厝建筑的认识。
一座福州城,半部近代史。作为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福州市拥有丰富的古厝文物资源,而其中绝大部分都坐落在核心城区——鼓楼区。
为此,鼓楼区检察院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强化古厝文物保护。今年5月13日,福州市首个“古厝公益保护联系点”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士其故居揭牌成立。这个由该院与区文旅局共同建立的联系点虽然占地不大,但身处古厝,倾听一线,对检察机关发挥普法宣传、线索搜集、交流会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借助古厝公益保护联系点,该院已经收到相关线索8条,均积极跟进落实,并针对辖区内叶祖珪墓、沈葆桢墓、北庙等文物古厝疏于管理、失修损毁、破坏性开发等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受损文物及时得到修缮,目前,相关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此外,鼓楼区检察院还会同行政执法机关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协作机制,举行多次会商及联合巡查活动,多角度、多形式加强辖区古厝保护,共同助力解决名人故居保护难题、提升文物保护综合治理水平。
晋安:95年老建筑度过危机
“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不仅是文物、规划、文化等职能部门的事,还需要大家共同来守护。”从办理文物保护案推动引领全社会关注保存城市文脉,这是福州市晋安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负责人的感受。
据介绍,晋安区检察院从一条新闻线索中发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中的理学院未得到合理管护修缮,出现不同程度损坏,致使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随后,该院依法进行了调查,查明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于1921年至1932年陆续建成。该建筑群于201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理学院系上述建筑群中的一栋,建成至今已逾95年。
该院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咨询专家、查询晋安区文物保护名录、走访有关职能部门、调研区域内历史建筑保护现状与难点、实地调查取证等手段调查核实,依法向区文旅局制发了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根据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中的理学院制定修缮方案,尽快予以修缮,并加强对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及时排查辖区内文物管理不到位、保护不到位的情形,建立文物保护长效机制。
区文旅局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开展修复工作,目前已完成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第一阶段应急保护措施:对理学院大楼因风灾等原因造成的大面积脱落屋瓦进行分类清理;对理学院大楼大面积裸露的屋顶采取应急保护措施,用可逆材料予以遮罩,避免风雨侵蚀,造成二次伤害;为每栋建筑设置文物标识牌。
据悉,后续修缮工作还在进行中,检察机关将持续跟进。
仓山:变各自为战为共建共治
从文脉荟萃的烟台山到底蕴悠久的螺洲古镇,从诗意的老仓山洋房到肃穆的梁甘甘烈士陵园,无一不见证着仓山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是仓山的印记,在仓山人心中深深扎根,而对它们的保护,是福州市仓山区检察院的职责所在。
2019年以来,仓山区检察院结合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螺洲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提升、传统老街巷保护整治等具体工作,开展“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共摸排仓山区古建筑700余座,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文物保护单位梁甘甘烈士墓疏于管理等发出检察建议,进一步落实文物保护措施。
2020年7月,该院联合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签订了《关于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从日常联络、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线索研判、办案过程协作等十方面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协作机制。
协作机制建立以来,该院加强与行政机关的信息互通、资源整合、重点出击、协同作战,协调带动区域内相关行政执法单位共同参与区域性公益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凝聚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合力,变“各自为战”为“共建共治”,形成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格局。
依托该协作机制,该院与文保部门适时召开线索研判会议,梳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重点关注负有文物保护、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因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问题;强化法治宣传,通过报刊杂志、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以案释法,增强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助力文保部门依法履职,营造文物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
马尾:古桥修复现场设立公益保护示范点
7月9日,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春光带领调研组,视察济美桥公益保护示范点和古桥文化公园,现场了解检察机关运用检察建议推动济美桥公益保护工作情况和成效。
踏上这座千年石桥,时间仿佛静止了。“历朝历代修缮过石桥的痕迹清晰可见,你们不只保护了一座古迹,更是赓续了一代代人的乡愁。”调研组一行点赞检察工作。
济美桥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君竹村,建于宋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2015年列入福州市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济美桥缺乏妥善保护,文保标志风蚀严重,题刻模糊不清,且多处被私刻乱画,随意涂鸦。该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正在进行旧城改造,拆迁旧屋等施工作业紧邻文物,文物存在被毁损的安全隐患。
2019年9月,马尾区检察院接到文物保护爱好者举报线索后及时启动公益诉讼诉前调查核实程序,向区文旅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尽快修缮维护、排查隐患,防止施工发生文物毁损。收到检察建议后,主管单位立即会同罗星街道办对古桥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排查整治,检察建议的内容全部得到落实,济美桥的安全隐患也得以排除。
该院检察官在走访中还了解到,君竹村是当地著名侨乡,世代居住于此的任氏家族对马尾船政、近代海军作出过杰出贡献,作为君竹村村民生产生活的中心场所,在君竹村几代华侨的记忆里,济美桥已成为他们心里抹不去的乡愁。
如今,虽然济美桥的安全隐患排除了,可古桥周边却面临拆迁后的一片萧索破败景象。归国华侨们介绍说,当初嬉戏打闹的石凳石桌都不见了,儿时记忆中的济美桥已不复存在。
为重现古桥历史风貌,唤醒尘封乡愁记忆,2020年1月,该院牵头区市政中心、区文旅局和罗星街道办等单位,联合启动了对济美桥周边环境的整治提升工作。
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在济美桥建立“公益保护示范点”,以济美桥为中心的古桥文化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这里也成为最受村民欢迎的乡村休闲广场。
台江:坍塌7年的东金寺大殿开始修缮
近日,福州市台江区检察院了解到,东金寺已启动修缮工程,该院提出的加强文物保护的检察建议正在一步步落实。
东金寺位于福州市台江区苍霞街道白龙路,始建于明天启年间,重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1988年被确立为台江区首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5月,因福州连降大雨,东金寺大殿在大雨中坍塌。
2019年9月,该院检察官从相关部门对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检查中了解到东金寺存在上述损毁情况。“古厝是不可再生资源,确保文物安全事关公益,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该院随即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他们尽快对东金寺启动修缮程序,切实保护文物安全。
随后,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该院牵头各相关单位、业主召开协调会,启动修缮东金寺计划,修缮工程由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公司进行专业设计。
办理过程中,该院以此次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契机,加大监督力度,协同文物保护领域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运用磋商机制,推动相关问题得到解决。
(文稿统筹:记者张仁平 通讯员 刘维 周雯 许斯影 邱丽 林峰 陈唱 陈静 薛祥威 版式设计:吴美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