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这支学校足球队出了7个国脚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陈丹 林雅 石美祥

福州这支学校足球队出了7个国脚

  训练时,队员们通过掌声为队友指引方向。

  福州晚报记者 陈丹 林雅/文 石美祥/摄

  今天是全国助残日(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近日,记者走进一支特别的球队,队员由福州市盲校的学生组成,都是视力障碍者,最大的20岁,最小的只有10岁。

  至今,福州市盲校足球队已经成立16年,一边积极培养盲足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向省队、国家队输送队员,一边通过足球,为更多盲童带去快乐和自信。

福州这支学校足球队出了7个国脚

  队员们戴着眼罩在绿茵场上驰聘。

  “摸着学”球技

  在市盲校的足球场上,特制的足球发出“哗哗”的铃响,戴着眼罩的队员努力听声捕捉滚动的足球,同时嘴里不断发出“喂喂”的声音,提示其他人,避免碰撞。

  每周一到周四下午4点20分,他们准点开始训练,每次训练时长1小时。他们的教练王亚峰曾是国家盲人足球队的主力运动员。王教练介绍,目前,市盲校足球队有14名队员,有男有女,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都有。

  有的孩子已经踢球好几年,在球场上带球跑起来,生龙活虎。有的才入队一个月,仍有些拘谨。

  王亚锋说,孩子们学球首先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如何掌握技巧,而是如何克服在黑暗中奔跑的恐惧。从不敢跑到敢跑敢冲,有的队员甚至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在练球初级阶段同样不容易,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靠手把球技“摸出来”。如一个拉球动作,正常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咋回事。对盲童而言,教练示范动作时,他们需用手去感知教练脚踝、脚尖、脚面、脚后跟,腿、膝盖及其他部位的运动状态,并通过反复练习和纠正,才能掌握这样一个动作。

福州这支学校足球队出了7个国脚

  克服心理障碍,在黑暗中奔跑,是最难的一关。

  收获快乐和自信

  “盲人足球,也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王亚锋说,以前他也觉得盲人踢球很不可思议,但曾经的经历让他深信,对很多盲童来说,足球是让他们有勇气去改变命运的那扇窗。

  “每天最喜欢的就是踢足球。”加入球队4年的小林,是队里最活跃的,他小学三年级就加入球队。“因为喜欢体育,所以加入球队,到四年级的时候,我真正开始喜欢上足球。”他说,他想成为像王教练一样优秀的盲人足球队员,希望在王教练的帮助下,实现进入省队的梦想。

  小婷是初一女生,加入球队刚刚一年。她很开朗,也很热心,总是帮教练照顾新来的队员。她说,她是为了锻炼身体才加入的。小婷不是全盲,但视物模糊。刚戴上眼罩练习时,她很害怕,教练慢慢陪着跑,她有了安全感,胆子就大了,几个月下来就能带球奔跑了。“教练严肃又有趣,我加入球队很开心,身体也变好了。”小婷说。

  市盲校校长兰廷义介绍,也有盲童因为训练太苦而离开,但留下来的是大多数,因为踢球让他们感受到了肆意奔跑的快乐。

  兰校长说,加入球队前,有些孩子‘盲态’很严重:走路会伸出双手,步履迟疑,有些人甚至站不直身体,走路不能走直线。经过足球训练后,他们胆子变大了,走路更自信,性格也更开朗了。

  “我们成立足球队的初衷,并非为了让学生成为球员,更多是想通过足球让他们收获快乐和自信。”兰校长说,虽然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踢球并不能成为未来谋生的手段。但通过踢球,孩子们身体素质增强了,定向行走能力提高了。

福州这支学校足球队出了7个国脚

  孩子们在球场上带球奔跑。

  一支有实力的球队

  2004年,五人制盲人足球项目首次进入残奥会。为了备战北京残奥会,2005年省残联来福州市盲校选拔选手,同年市盲校正式组建盲人足球队。从2008年起至今,盲足国家队中有7名队员都来自市盲校。这些运动员多次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出征国内外大赛并载誉而归,包括2008年北京残奥会亚军、2009年亚洲盲足锦标赛冠军、全国盲足锦标赛冠军、2010年伦敦盲足世锦赛季军等。

  16年来,市盲校足球队已成长为全国盲足运动的实力球队,作为“全国残疾人体育人才培养训练基地”,持续为省队、国家队输送后备人才。

福州这支学校足球队出了7个国脚

  ▲王亚锋教练帮小队员压腿。

  “‘一技两长’是盲校培养教育孩子的目标,‘一技’是盲人按摩技能,‘两长’分别是盲人足球特长、盲人音乐特长。”兰校长说,学校在爱心企业的支持下设有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基金,为这群热爱足球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责任编辑:徐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