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有关决定 同意长乐区人民政府驻地从吴航街道迁至文武砂街道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李白蕾

  福州新闻网5月1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市人大常委会会议14日上午表决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同意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决定,长乐区人民政府驻地将由吴航街道迁至文武砂街道,由市人民政府按有关程序报批。

  市政府在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相关议案中指出,为落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要求,更好地服务保障福州新区和滨海新城建设,加快建设省会新城区、副中心,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根据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民政部《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及福建省行政区划管理相关法规,拟将长乐区政府驻地从吴航街道解放路27号迁移至文武砂街道文松路666号。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后,行政区域界线不变、辖域不变、政区专名不变。初步研究拟搬迁单位50个,共1800余人。

  相关议案解释了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是加快福州滨海新城建设的迫切需要。目前,福州滨海新城建成区面积已达20余平方公里。随着福州滨海新城建设的快速推进,域内社会管理、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统筹等任务日益繁重,处在福州滨海新城启动区核心区、产城融合发展重要地的文武砂街道已难以承载。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至文武砂街道,可以更加直接地发挥区直相关部门对滨海新城建设的服务保障功能,更好地统筹力量加强域内社会管理,更便捷地优化配置经济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助推滨海新城发展。

  其次,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是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长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14-2030)》,长乐区域内发展的空间结构为“一轴一带、两核两翼”。一轴为沿江向海发展轴;一带为沿海发展带;两核为滨江城、滨海城;两翼为空港产业集聚区、海港产业集聚区。根据长乐区委、区政府决策,长乐区未来的发展格局将围绕“一核三区”展开,即以福州滨海新城建设为核心,带动东湖融合发展区、洞江湖融合发展区、闽江口融合发展区等“三区”融合、多极发展。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至文武砂街道,有利于“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吸引更多资本、企业、高端人才在福州滨海新城落地,进而带动“三区”融合发展,使全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更具可持续性。

  再次,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是加快全区城镇化进程的有力举措。2017年11月长乐市撤市设区,标志全域融入到了福州中心城市发展范围。但城镇化进程尚有所滞后,2020年末,长乐区的城镇化率56%,低于福州市70.5%的水平。根据《长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14-2030)》,长乐区的城市发展定位为:“现代国际城市滨海城区、省会福州城市新中心。”目前,长乐区的城市人口基本集聚在以吴航街道辖域为中心的现政府驻地,人口密度偏大而福州滨海新城人口集聚明显不足。随着域内福平铁路开通、地铁6号线的运营、城际铁路F1线(滨海快线)G316国道等道路的新建,为福州滨海新城与长乐区政府原驻地城区连片,逐步拓展为城区创造了条件。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至文武砂街道后,可吸引省内外一批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在福州滨海新城布局,进而在福州滨海新城加快集聚域内外人口,并疏解分流部分原驻地城区人口。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配置全区医疗、教育、公交等公共服务资源,可望推动全域加速城镇化进程,提高全域城镇化质量,使长乐区的区位要求与城镇化水平更相匹配。

  主动回应百姓关切,相关议案还回答了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的可行性问题。首先基本设施具备。办公设施方面,长乐区政府办公用房租用福州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研发楼,新驻地占地70亩,能够满足区政府办公需求。交通设施、服务设施以及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能力也可满足需求。其次,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不增加机构设置,不增加行政和事业编制,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新建楼堂馆所,老办公楼腾出后的出租收益足以弥补新租用办公楼房租金,不增加财政负担。而且迁移后不影响原驻地城区发展和群众利益。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后,原驻地城区的医疗、教育、公交等公共服务设施予以保留,城市管理力量配置不变,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建设维护、环境改造提升工程等继续推进,原驻地城区的城市功能基本不会削弱,人口集聚基本不会下降,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业态基本不受影响。同时,与民生事业和群众办事密切关联的民政局、老干局等单位暂不予搬迁,区行政服务中心仍保留在长乐区首占镇,不影响群众办事的方便度。

  相关议案还阐述了长乐区政府驻地迁移的合理性,这个决定符合上位法规、相关规划和全市决策,是福州市委、市政府慎重的决策,是推进福州新区特别是福州滨海新城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方方面面研判和广泛征求意见,这个决策必要、可行,目前已具备条件,时机成熟。

责任编辑:陈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