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上午,“大赤岸咔遛节”在永泰丹云乡赤岸村开幕。这次活动中,近300名村民捐资近13万元,赤岸村绝大多数村民以保洁志愿者、交通志愿者等身份参与其中。
这种接近全民参与的乡村盛事,凸显了农民在乡村中的主体地位。在各地频繁举办乡村文化节或旅游节的当下,能调动这么多村民并不多见。
如今,在基层组织强力主导、各类企业强势执行的映衬下,农民的声音在一些村庄里显得很微弱。部分村民认为,重金打造的村容村貌、费心费力落地的振兴项目,与他们不相干。有些村镇干部把这种情形总结为“干部在干,群众在看”。
乡村振兴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得激活农民的参与热情和主人翁意识。搞产业、建项目,政府部门可以引导推荐,但不能完全替农民作决定。再好的决策和计划,都要让农民弄清楚、看明白、愿参与。唯有如此,执行起来才能顺风顺水,不受掣肘。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推动乡村振兴,鼓励市场主体参与、资本下乡,不能忽视农民。资本与土地结合、公司与农民牵手,目的是造福农民,要想方设法让农民充分参与到经营中。
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既要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的权利,也要在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村庄建设得如何,农民更有发言权。生于斯长于斯的岁月磨砺,使农民最理解乡村的酸甜苦辣,但有时农民的思维运行速度追不上效率的期待。这就需要让农民积极参与各类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提升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
对地地道道的农民来说,乡村是生活的全部,无论如何改造,让生活更幸福、让环境更美好是不变的追求。坚持农民是乡村的主体,各方齐努力,全面振兴才可期可待。
(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