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女子被斥“公主病”,医生:这病误诊率高达87%
“真是太难熬了!痛得令人心烦意乱,感觉余生太难了!”福州福清45岁的陈女士抱臂环胸,爆发出痛苦的哀号。而身边的家人却态度漠然。怎么回事?
原来,长期以来,陈女士感到全身酸痛,按哪儿痛哪儿,到医院检查却找不出病因,被人误认为是无病呻吟的“公主病”……
她喜欢宅在家,两年前儿子上大学后,在一次受凉劳累后,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于是更不爱出门。
而陈女士的丈夫却与她相反,是个运动达人,平日下班后,总要外出打打球、跑跑步,每周末约上一群朋友到处登山郊游。日子久了,陈女士觉得自己被冷落了,全身上下疼痛越来越剧烈,晚上睡不着觉,失眠、多梦……
她跑过多家诊所和医院求诊,怀疑她可能是肌肉扭伤,开了消炎镇痛类的药物,服用后陈女士的疼痛控制仍不理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女士浑身疼痛的症状越发严重,看了好多个科,积下了一大堆病历、化验单也无法确诊,西药、中药通通都吃了,疗效都不好,可谓身心俱疲。
由于长时间不明原因的疼痛,她出现严重的焦虑、失眠。同时, 食欲不佳,身体日渐消瘦。
近日,在家人的陪伴下,陈女士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求诊。
在风湿科门诊,陈女士自述全身疼痛外,还有失眠、易醒、多梦等症状,尤其是“关节肿胀”,她一直认为是得了内脏疾病造成的。
接诊后,该院风湿科林星主任医师仔细询问,体检发现陈女士四肢关节无肿胀,活动正常,肌力正常,各项风湿免疫、血尿常规、骨密度等指标都正常。
在排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及腱鞘炎等风湿免疫病后,经综合考虑,最后诊断为“别摸我综合征——纤维肌痛症”。终于揪出了折磨陈女士多年的“怪病”。
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得了这个病?
纤维肌痛首诊误诊率较高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风湿科林星主任医师解释,纤维肌痛症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病因、发病机制不明,旧称“纤维组织炎”。
该病疼痛来源于肌肉、肌腱、韧带、骨骼、神经等关节以外组织。本病患病率约占全球总人口的0.5%至5%。本病多在25—45岁发病,女性多于男性,80%—90%为育龄妇女。
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有失眠、易醒、多梦、精神不振等睡眠障碍及疲劳。病人常诉关节和关节周围肿胀,但客观上常“查无实据”。
目前患此病的原因不明,门诊中,多与心理异常原因有关,社会压力、工作强度、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引发纤维肌痛综合征;另外,疼痛学研究认为该病症与人体的痛觉感受器异常有关。
该病虽然常见,却并不为大家所认识,临床诊断率不高,患者常常辗转于不同的科室和医生之间,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而得不到明确诊断。在我国,纤维肌痛的概念尚未大范围传播,即使有相关症状也鲜少有人知道自己患有此病,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纤维肌痛患者首诊误诊率高达87%,患者常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确诊。
纤维肌痛综合征五大特征
1.全身广泛性疼痛。疼痛遍布四肢、颈项腰背,多以酸痛胀痛为主,隐隐而作,时轻时重,精神紧张及阴雨天时症状会加重,疼痛部位无红肿;
2.疲劳乏力。患者常感到异常疲劳,浑身酸困,影响工作,休息后也不减轻,早晨醒后仍觉疲惫,身体不能得到恢复;
3.睡眠障碍。患者经常失眠,述说躺在床上常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或者睡眠表浅易醒,梦多。
4.伴有焦虑、抑郁。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内心烦躁不安,由于过度担心自己的疾病,而有“逛医现象”,常游历于不同医院不同专家之间反复就诊。
5.临床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常在不同医院多次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以及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谱、血沉、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方面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如何治疗?
纤维肌痛综合征该如何治疗?林星建议——
1.最重要的是给病人解释,花时间安慰病人,给她们讲这不是什么严重的病,不会造成残疾,预后良好,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抑郁;
2.改善睡眠状态;
3.减低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
4.常用药物如抗焦虑、抗抑郁;
5.非药物疗法包括热水浴、量身制定的运动项目(如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及放松、物理治疗;
6.心理支持;
7.提醒病人不要病急乱投医,往往到地摊去买“祖传秘方”,祖传秘方要么是地瓜粉,要么是地瓜粉加上地塞米松或者强的松,一些病人引起类库欣综合征。(记者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