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首设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
福建工程学院缪远:异地“复活”百年古建筑
缪远(中)和施工方探讨施工方案。
福州晚报记者 安梓/文 叶诚/摄
在福建工程学院旗山北校区的逸夫楼和苍霞湖之间,两座宁德的百年古建筑“复活”了。日前,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缪远对记者说,这是全国高校中百年历史建筑异地修复成功的首个案例。
这个“复活”项目进行了两年多,缪远要说的故事有很多。
把宁德古建筑
“搬”到福州
两座古建筑来自宁德七都镇三屿村翁氏宗祠,为明末清初木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门前有三级踏跺,两侧有垂带石。大门为木质结构,门楣上有一对造型古朴的门簪。
“翁氏宗祠的风格和福州传统民居有差异,它原先的主人将闽北、闽东的建筑风格融入了古厝中。”古建筑“复活”时,缪远将其中的一座改了朝向,让它面向苍霞湖,与另外一座中间采用连廊相连,构成一个整体。
上汽宁德新厂项目征地范围涉及三屿村翁氏宗祠。如何在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让宗祠得以存世?2018年9月,三屿村翁氏理事会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异地重建宗祠事宜。
2019年1月,缪远接到乡亲们的电话后立即驾车来到三屿村。“当时工地上没人,只有这两座古建筑孤独地伫立在夕阳下,这个场景瞬间击中了我。”缪远热爱研究各种古建筑、古村落,他当即开始联系各方,想要接收翁氏宗祠。次日,当地村委、宗祠管理会同意将两座古建筑无偿赠送给福建工程学院。
缪远说,给古建筑“搬家”并非易事,需要有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对原址上的古建筑进行精细测绘,画出建筑的详细图纸,每片瓦、每根梁都需要编号。随后,经过古建筑专家会审、设计施工图、出具经费预算等多个步骤,才能开始正式迁移工程。
经过缪远联系,木拱廊桥营造技艺非遗省级传承人徐云双,带着一支专业古建筑施工队赶来帮忙。2019年1月底,施工方用了两辆卡车,将两座古建筑的3000多个木构件、3.4万片瓦片、98块压瓦砖等总计26吨的材料运到福州。
开设历史建筑
保护工程专业
缪远说,这项“复活”工程更注重“修旧用旧”,古建筑中近半数的材料,包括柱础、梁架、斗托、瓦片等,都被重新利用。
瓦片的损耗很大。缪远说:“拆瓦从屋顶下到地面损耗20%,装车要损耗5%,运输过程损耗15%也很正常,后期为了跑项目启动和建设各项手续,材料堆放的过程中也有损耗,最终能用上50%已经很厉害了。”
百年建筑遭遇白蚁侵蚀,很多木料已经不能使用,将作为陈列展示的对象。
古建筑的匾托是金粉匾托,但只留下一个,另外一个是修复过程中新做的。同样使用黑色的生漆上色后,再加上金粉,如今这种工艺已不多见。
在这个项目中,福建工程学院还干了一件大事。2020年,建筑学院开设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这是我省首次开办该专业,填补了我省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双料”人才培养的空白。
缪远经常带着他的第一期学生,在修复现场观摩老工匠如何施工,一些学生还要参与三合土、壳灰等材料的制作。修缮古建筑的过程,俨然成了一堂传统古建工艺展示课,让学生在真实的空间体会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