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红色遗址“上云”后 党史教育更生动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牢记总书记嘱托,我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效。
历时六载,我省180多个红色文化遗存旧址通过数字化采集和呈现,将成为更加生动立体的党史教育素材。这是我省党史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创新之举。
数字化呈现长征文化遗址
日前,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的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人:福州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的陈崇成教授和他的外业数据采集团队。
他们是为了筹备“网上重走长征路”健步竞赛活动来到这个村子的。只见摄影测量无人机被放飞,从空中记录“红军长征第一村”的现状。工作人员还携带设备,对村里的红军桥、观寿公祠等红色遗址进行720度取景,并制作成VR视频。
从2015年起,陈崇成团队就开始实施红色文化遗存旧址数字化计划。6年来,他带领团队多方奔走,迄今已完成我省180多个红色遗址的数字化存档。“此次采集,为的就是让大家对中复村的变化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陈崇成介绍。
1934年秋,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在中复村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七天七夜的松毛岭阻击战,9月30日,红九军团在该村观寿公祠举行誓师大会,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过几天,许多人将从这里“出发”,在线上开始自己的“长征之旅”。“通过大家每天的步数,可以换算成‘长征’的里程,为大家生动呈现沿途的红色遗存旧址,并配以长征相关知识问答,让大家在比赛中学习党史,感受革命精神。”陈崇成表示,“福建境内的长征文化遗址,我们基本都完成了类似的数字化呈现。”
六年“磨剑”演绎红色情缘
这样的红色情缘,源于陈崇成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闽西客家和红色双重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项目。
“我们当时和几家单位联合,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完成24处闽西地区红色景点的三维重建、54处景点或遗存旧址的360度全景摄像,收集和整理闽西红色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非物质文化内容,并形成统一编目。”陈崇成说。
当一墙一砖一柱都被精细测量、标识、建库,红色遗址就算不幸损坏,也可以实现精准修复。利用3D建模技术,这些红色遗址还被渲染成高清精美的虚拟空间,打开手机就能纵览建筑细节。
革命遗址旧址、红色文化场馆,是讲好红色故事的生动教材。感受到了国家对红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视,陈崇成带领团队立志要将分散的红色资源数字化,并汇聚在一起。于是,历时6年时间,从24处到180多处,他带领团队建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并开发了“虚拟游”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系统。
打造线上红色文化展示教育平台
从简单的360度全景照片,到精准的3D激光雷达扫描精细重建,陈崇成打造的资源库基本涵盖了我省与红色文化有关的A级景区和省级文保单位。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红色数字资源进行党史教育?网上重走长征路健步竞赛,就是探索之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投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性等方向。在党史教育中运用人工智能、VR/AR、机器人等技术,让红色文化有了“活起来”的可能。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利用手里的数字化资源,打造线上红色文化展示教育平台,结合‘互联网+’技术,提供以全数字化线路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信息服务。”陈崇成介绍,其平台框架采用开放接口技术,正等待更多有志从事红色文化传承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加入,让党史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更加创新。
(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