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州 台青登陆的第一家园
福州日报记者 潘倩 蒋雅琛
到爱情林植爱心树、体验传统民俗文化、“拗九节”为老人送粥……这个月,台胞吴先生的业余时间排得丰富多彩,这是他在福州生活的日常。
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促进同胞心灵契合,福州积极开展多样化活动,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台湾同胞的心里,让台胞台青更有获得感、归属感,切实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榕求学、生活、就业、创业。
两岸青年乘船欣赏滨海新城风光。福州日报记者 池远 摄
筑梦在“第一家园”
政策红利 带来家的温暖
“左手腕平,右手腕向后曲腕,杆身向目标方向倾斜。”高尔夫台籍教练阿鑫在球场上,对着摄像机讲解教学,这是他第一次尝试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授课。每次导演一喊停,他都要跑到监视器前确认一遍拍摄内容。“不是为了查看镜头前的自己帅不帅,而是确认动作和拍摄角度,看自己的解说是否准确到位。”阿鑫笑着说,有时候一个挥杆动作甚至需要录制十几遍。
线上教学难度大,为什么要尝试?阿鑫告诉记者,线上教育是大势所趋,加入“第一云家园”后,他才有机会跟上线上教育兴起的步伐。
去年受疫情影响,台青李正能推广英语绘本的计划暂时搁置了,却与伙伴们共同打造出“第一云家园”,为台青搭建一个线上分享、直播带货、视频录制的平台,化解部分商品滞销、机构停课等疫情带来的影响。
经过一年的发展,“第一云家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16名家庭成员在此联手筑梦。李正能告诉记者,“第一云家园”的壮大离不开福州市惠台政策的支持,“福州出台的‘21条措施’中,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开展直播服务,帮助台青台企转型线上经济,让台青看到了直播电商的大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青加入大家园参与创业。”
在榕创业二十年的李正能,对一项项惠台政策如数家珍,“简化台青创业基地补贴政策申报手续、台湾居民居住证与大陆居民身份证同等使用……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台青的创业成本,也给大家在榕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在台湾生活的朋友经常问我关于在福州创业的故事,我每次都会把这些好政策告诉他们,他们也跃跃欲试,计划来大陆创业。”对政策烂熟于心的背后,是一条条举措落到实处,让台胞台企感受到“第一家园”的温暖。
位于琅岐的海峡青年交流营地。俞松 摄
就业在“第一家园”
拥有专属福利 快速融入福州
本月,台籍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启动,首批发布500多个岗位——有福之州再为台籍学生送上专属福利。这项计划由福州市人才发展集团与“台陆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联合推出,是在首届闽台人才协作论坛基础上的一次提升。
去年8月,首届闽台人才协作论坛在福州举办。全省320家企事业单位聚首福地,向台湾优秀青年人才提供2349个岗位,吸引了近百名台胞参加,福州“第一家园”的诚意可见一斑。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台湾人才引进服务工作。仅去年就推出了多项举措,包括推进台湾人才专家库建设,推动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与广东中山大学台湾籍硕士研究生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等,不断创新台湾人才服务机制,拓展榕台人才交流领域,发挥在榕台湾人才集聚效应。
福州引才诚意十足,台湾人才感受如何?“过来人”最有发言权。
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的台籍医生陈柏叡乐于跟学弟学妹分享经验。“来福州10多年了,我亲眼见证了各项惠台政策的完善,从就业许可证的取消,到发布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再到各种便民服务配套跟上……”
作为首批“闽都英才”之一,台青李儒钦也有同感:“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关心和情谊,未来我还要继续做好台青的引进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福州。”
交流在“第一家园”
八届海青节 搭起融合平台
今年,海青节还会有哪些惊喜?在上周召开的第九届海峡青年节活动项目评审会上可以找到线索。
记者了解到,第九届海青节共征集到29项活动项目策划案,其中不乏新活动、新创意。台青张钊瑞代表福建省手球协会介绍的海峡两岸手球交流表演赛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海青节首次征集到手球运动相关的活动项目。“我是通过手球这项运动来到大陆的,非常希望项目能通过评审,为福建手球项目发展引入台湾人才。”张钊瑞说。
逐个了解项目后,台青代表谢锦芳认为,不断寻求突破让这场盛事值得期待。“走过了很多城市,这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海青节和福州市台港澳办对台青群体的关注,以及邀请台青参与活动的诚意。”
自2013年起,海青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如今已升格为国台办、全国青联、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成为两岸规模最大、领域最广、参与台湾青年最多的青年交流平台。尤其是2020年第八届海峡青年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及两岸复杂严峻形势影响,采用大陆台湾双会场、多城市互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如期举办,获得6000余万人关注。
“今年,我们将立足新站位、新格局、新担当,围绕‘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同心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继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第九届海峡青年节,进一步增加线上活动比重,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创新举办形式。”海青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