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这所农村中学了不起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福清德旺中学10年间实现软硬件和教育质量大提升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钱嘉宜

福清这所农村中学了不起

  中考誓师大会上,学生们精神昂扬。记者 邹家骅 摄

  福州日报记者 钱嘉宜

  距离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还有百日。3月16日下午4点,在福清市高山镇的德旺中学运动场上,700余名初三学子参加了一场誓师大会,口号嘹亮,气势如虹。

  这所开办仅有10年的中学,自主培养了一批福州市级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吸引十里八乡乃至福清城区、福州市区的孩子前去就读,学生人数从100多人增加到3000多人。为何有这样大的吸引力?近日,记者走进这所学校,探寻其独特的“教育密码”。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高山镇地处福清龙高半岛南端,距福清城区40公里,驾车需要近1个小时。2009年,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回馈乡梓创办福清德旺中学,该校2011年7月竣工,当年9月招生,实行“公办民助”的办学形式。2015年3月,福清市政府、福建师范大学和河仁慈善基金会签订三方合作办学协议,该校被列入福建师范大学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试点项目。2015年7月,福清市政府将福清高山中学与福清德旺中学合并,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福清德旺中学。

  记者走进德旺中学,只见清一色的红砖楼错落有致,标准运动场绿草如茵,机动车、自行车分区停放,校园整洁美观。楼道内,学生们自觉分侧而行,遇见老师和访客,笑意盈盈,主动问好。

  “德旺中学创办之初,不是埋头抓教学,而是重振精神抓德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品德教育作为农村学校振兴的第一步棋,这就走对了。”校长林泳许说,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大部分是隔代教育,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很随意,对于自我发展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学校首先要让孩子们有精气神,下决心为自身未来发展而努力奋斗。

  多年来,学校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既管学生又管老师,培育师生共同成长的文明新风。对于学生,怎么走路、怎么问好、用餐后怎么收碗筷,学校手把手教;对于老师,课前两分钟进班候课、开会不得迟到、统一穿教师服,学校一项项管。

  学校还拓展了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校园足球队、篮球队、定向越野队、合唱队报名火爆,校合唱队连续6年蝉联福清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金奖。

  奖教奖学 助力发展

  谈到捐资助教,不少人觉得就是“砸钱”。“德旺中学不缺钱,但绝不乱花钱。”林泳许介绍,在由福清市政府、福建师范大学、河仁慈善基金会共同组成的校董事会监管下,每笔支出都是去向清晰,“除去各项主题教学或德育活动的花费,很大一部分钱用在了奖教奖学助学上面”。

  36岁的肖宇鹏是全校首个自主培养的福州市级骨干教师,目前教初三数学。“在这里做老师很开心,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肖宇鹏大学一毕业就来到高山中学教书,是享受到学校发展红利的年轻教师代表,“10年下来,我发展得很好。教师教学有成绩、搞项目,学校会发放额外补助,让人很有干劲”。

  在教师水平提升方面,学校也没有一味地依赖“输血”,而是想办法“造血”。“没有成绩又地处偏远,想要吸引好老师不现实。我们启动激励机制,给教研组相应的教研经费,规划教研组的发展和老师的培养,鼓励老师参加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现在,学校共有福州市级骨干教师4名。”林泳许说。

  学校对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的奖补力度也很大。每学年成绩位列班级前3名的学生,可获奖学金500元;成绩前50名的高一新生,每人可获5000元奖励;考上211或985院校的学生,可获1万元至3万元不等的奖金。学校还开设了10个宏志班。

  资源共享 无缝对接

  3月,薛从雄从福建师大附中学习后刚回到德旺中学,立马根据所在班级实际情况,调整作业布置。

  “我们一线教师和福建师大附中、时代中学可以说是无缝对接,教学上遇到疑问,随时可向他们请教。学校每个月都会安排我们去听课、参与教研,回来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良。”薛从雄说,自己从教20多年,这几年进步最大。

  有了福建师范大学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做后盾,德旺中学虽然偏远,但依旧掌握着中学教育的“前沿资讯”。通过福建师大的平台,德旺中学设立了“附中—时代联合体”对接项目,教师可以直通全省多所“尖子校”进行学习,师大体系专家、全省名优教师每周无条件到校指导。

  依托大平台、好资源,该校积极构建校本特色课程体系,积极组队参与学科竞赛,逐步打开视野。去年初,高一学生陈晨莺的《福清小微企业社会保险情况调查与分析》课题荣获全省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

  “老师全程陪我调查,拍照片、拍视频、做PPT,教我完善论文,让我有一种‘睁眼看世界’的感觉,各项能力都成长很快。”陈晨莺说。

  “学校创办之初,曹德旺先生提出学校要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敞开大门,把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教好,让农村孩子真正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林泳许说,下一步,学校将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六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向一级达标校冲刺。

责任编辑:徐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