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最新封闭集训画面曝光 记者带你看细节
中国女排,一支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的队伍,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光芒背后,是一段段饱含艰辛。而又写满辉煌的奋斗故事,是一代代传承不息,拼搏不止的精神力量。
为了备战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封闭集训,朱婷、张常宁、袁心玥等主力队员都悉数在列。2月28日上午,总台央视记者来到了中国女排的“娘家”——福建漳州,“探班”女排队员的训练现场,感受火热的训练氛围;同时记者来了一场“穿越时空”之旅,走进了女排训练基地的“老一号馆”,回顾了中国女排“滚得一身泥,擦破几层皮”的拼搏之路。
即使是在休息日,训练馆内仍有一部分女排队员正在根据要求进行补训。馆内配置有发球机,一场“人机大战”正在上演。除此之外,男陪练队员们也在用类似于欧美国家队的发球方式给女排队员发球,让女排姑娘们得以在模拟实战中磨炼接球技巧,更高效和系统化地进行集训。
教练们会根据每个队员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并制定量化指标。主教练郎平表示,“最近我已经跟体能师商量好,节后要开始增加上肢的训练,因为奥运会我必须要在队员做准备活动时上场协助她们热身。”
训练场上记者发现,为了缓解日复一日的基础训练所带来的枯燥感,主教练郎平随手拿着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队员们的训练情况,并以赢“小红旗”的方式,增加与队员们的互动,充分调动情绪和营造比赛氛围。除此之外,训练基地专门为队员们配置了康复师,让女排姑娘们更好地恢复体力,迎接后续高强度的训练。
有着中国女排“娘家”之称的福建漳州,可不是浪得虚名。从1972年的“竹棚馆”,到如今的世界级现代化训练场馆,中国女排与漳州结缘已有将近50年时间。
1972年,为了配合中国第一次排球大集训,漳州市组织群众义务劳动,只用20天时间,盖起了一座有6块“三合土”场地的“竹棚馆”,后来中国体育界提倡艰苦奋斗的“竹棚精神”就是由此而来。
从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排先后参加了5次世界大赛,连续5次荣获冠军,她们每次大赛前都将漳州作为最后的强化训练营地。
播放视频画中画
在女排腾飞纪念馆,负责人周向成向记者展示了一些珍贵的物件:老女排曾经使用过的护腰、护膝、防护背心,它们在训练中饱受磨损,见证了铿锵玫瑰的熠熠征程。老一号训练馆中,无数深深浅浅的球印,也在无声地述说着扎扎实实、勤学苦练的“女排精神”。
一座难忘的竹棚,走出了一支神奇的巾帼铁军,记录一段辉煌的历史,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
穿越时光,走进中国女排腾飞的起点。年代感十足的“中国女排训练馆一号”门牌、墙上深浅不一的球印......场馆的一切都在诉说着老女排队员们曾经在“老一号馆”中经历的艰苦岁月。
周向成向记者介绍:“墙上老女排队员训练时留下的球印是非常深的,证明了当时她们的训练异常艰苦,她们自身也是非常刻苦的。后来通过装修,我们把这些球印抹平了一些。”
播放视频画中画
看着场馆翻新的地面,周向成回忆说:“原来的地板是用实木拼接而成,跟目前的这些先进地板相比,条件是非常差的。训练过程中,很多女排队员都在木质的场地受过伤。由于木质地板并不结实,底下是悬空的,所以有时候队员会因为不小心把地板踩漏掉而被扎伤。”
在内部进行重新装修后,现在的“老一号馆”仍具有实用价值,省市、全国赛的运动员会在这里进行集训备战。
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有网友激动的表示↓↓↓
也有人感受到女排姑娘们的一腔热血↓↓↓
衷心祝愿在不久的将来东京奥运会的女排赛场上,她们能够再次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