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打造治水新模式 让“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余少林

  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

  冬日暖阳洒在吴航大地上,碧水荡漾着阳光,与岸边绿树交相辉映,一切静谧而美好。漫步在长乐的河湖边,满山郁郁葱葱尽收眼底。游人赏景漫步,水鸟嬉戏飞翔,一幅幅山水相依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如今,长乐的每一条河流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靓丽容颜,这得益于长乐不断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近年来,长乐区委、区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利用大数据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快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全面打响碧水保卫战,为加快建设有福之州、幸福之城贡献长乐力量。

长乐打造治水新模式 让“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营前街道长安村美景。(长乐区河长办供图)

  “定基调”高位推进

  一座城市的水质,关乎着居民饮用水安全。如何举全区之力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治河工程,考验着长乐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长乐区以高规格动员发动,高密度组织力量,迅速掀起一场护水运动。

  长乐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区总河长,主持召开全区河湖长制工作会议,推动河湖长制年度工作,各乡镇(街道对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一级一级落实责任、一级一级传导压力,确保全区河湖长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按照党政同责的要求,建立河湖长制组织体系,设立区、乡镇(街道)两级河湖长制办公室19个,配备河湖长233名,其中区级河长5名、湖长1名,乡级河长224名、湖长3名,河道专管员197名,覆盖全部256个村居。

  政府做好“管和治”,民众参与“保和护”,党群干群河长齐发力,推动基层治水从“被动”转向“主动”,从“突击”转向“长效”。

  “水陆空”立体巡查

  无人船巡查、干群齐行动、无人机监控,打造“水陆空”三位一体的河湖长制巡查体系;

  出品APP、布局“一张网”、健全子系统,在“指尖上”打造幸福河湖管理“最强大脑”。

  建设幸福河湖,开展及时、有效的水质巡查是基础保障。为了巩固提升巡查效果,长乐区正着手引进水质监测无人船,在全省开创性开展水质巡查工作。

  长乐区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船可以通过4G/5G无线通信方式操控船只,规划定制船只巡查监测路线,进行由点及面的水质监测,对隐蔽排口等人工难以勘察的区域进行水质及监控数据采集,及时发现水面异物、排口异常等隐患,提供主动预防手段。

  “无人船是长乐区构建‘水陆空’立体化监管网络的重要一环。”该负责人表示,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长乐区通过逐级健全完善河长制,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积极推行巡河社会化购买服务,工作已全面走上正轨。各乡镇(街道)党员、志愿者自发成立形式多样的民间组织参与河湖长制工作,如基层党员护河先锋队、民间志愿者护河保卫队等,在全区范围内兴起了护河、卫湖热潮。同时,长乐还在全省率先打造无人机遥感巡查监测系统,确保动态监管到位。

  收到动态反馈后,长乐区河长办将立即将发现问题通报给属地,要求乡镇(街道)以最鲜明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最严格的标准,对反馈问题照单全收,逐一挂单督办、限期整改、验收销号,推动问题立整立改、取得实效。

长乐打造治水新模式 让“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罗联乡吴村村罗联溪。(长乐区河长办供图)

  “指尖上”智慧治水

  长乐区还致力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信息技术与河长工作深度融合,建立统一的智慧河长数据平台,高效利用长乐大数据资源和水利信息资源,提升河湖管理一体化协同能力,保障河湖生态可持续发展。

  建立区级河长大数据,以河湖治理为业务切入点,在充分整合共享水利内部及外部门数据资源的前提下,适当补充水质、视频、水雨情等物联感知建设,初步构建智慧水利大脑及智慧应用平台,全面提升长乐区河湖治理及水灾害防御能力,并为未来智慧水利建设搭建坚实牢靠的基础,使得长乐区在河湖治理、水灾害防御信息化水平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区县级信息化水平前列。

  “大声势”营造氛围

  滴水见民生。河湖是大地之脉,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赢碧水攻坚战,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

  “我们创新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动漫、微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河湖长制制度机制和年度重点任务,制作河湖长制纪录片、宣传片,大力宣传河湖保护典型人物、事迹和经验做法。”长乐区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乐利用最美长乐、河长微信公众号平台,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由区、乡镇(街道)两级河长跟踪督办,限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在《吴航乡情报》开设“河长制工作专栏”,公开18个乡镇(街道)河长履职情况,重点公示“三个清单”(成绩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每半年评出3段最美河道、3名最美河长、3段最差河道、3名最差河长,并向全区通报。

  此外,认真开展好每月14日“巡河日”活动,由区、乡镇(街道)两级河长牵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村民志愿者等参与,聚焦河湖管护问题,共同开展巡河活动,找差距、听民声、问对策。

  “监督镜”严肃考核

  长乐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压实河湖长成员部门责任,确保《长乐区关于建立健全河湖长制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落细落实。

  细化河湖长制考评制度。把区河长办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履职情况列入“一抓一促”、年度绩效考评工作。同时,将乡镇(街道)河长履职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深化干部一线考核制度。注重河湖长制工作一线锤炼干部、考核干部,坚持正向激励、反向问责,推动“一线考核”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强化执纪问效工作制度。对各级河湖长存在推诿扯皮、整治工作不力等现象的,以及因河湖长制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被市级以上媒体通报批评的,移交区纪委监委、效能办调查处理,追责问责。

  随着一项项规划设计日臻完善,一项项有效措施深入实施,长乐确定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幸福河湖正在成为现实。

  “绣花针”系统治理

  长乐积极探索实践“河湖长制+”治理模式,以创新机制激发河湖综合治理新活力,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成效。

  2017年以来,区、乡镇(街道)两级河湖长共巡河42948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5255个;开展专项督导检查8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69个;明察暗访35次,发现并解决问题35个。开通12314、96133投诉举报热线,受理群众投诉件11起,办结率100%;立案查处涉水环境违法案件35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2件,处罚金额共计521.8万元;查处水事违法行为115处,拆除违法取水设施9处,发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15份,发放清除河道填筑物函48份;出动执法人员805人次,取缔闽江沿岸非法堆砂场16处、关闭炎山水源地重点办堆砂场2处、协助搬迁1处,清理河砂16.6万方。

  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2019年至2020年共摸排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10处,全部建档立卡、核查销号,同时形成长效机制,持续保持河湖“清四乱”高压态势。

  编制完成全区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一河一档一策和湖泊一档一策,编制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湖管理范围线和河湖岸线分区规划,开展生态补水,2017年至今补水量约1.9亿立方。

  累计投入约5.8亿元进行河湖管理整治,用于河道专管员补助、水葫芦清理、河道清淤、莲柄港主河道整治等。累计投入约23.6亿元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已完成污水管网约2095公里,其中主干管约88公里,较2016年增加29.15公里,增长49.5%;支干管及入户管约2032公里,较2016年增加1831.89公里,增长1060.41%。投入392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开展96条支河道清淤整治,改善水生态,提升水环境。

  从河水混浊、垃圾成堆,到如今的碧波清流入画来,河湖长制工作的推进,使治水效能得到扩展延伸,全区河流面貌明显改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逐步确立。

责任编辑:陈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