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添活力 营商环境增动能
长乐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 增速居全市第一
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
过去一年,长乐区面对疫情冲击,迎难而上,经济始终保持增长势头。记者31日获悉,长乐区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003.41亿元,增长6.8%,增长率全市第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3万元,入选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数字经济赋能
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取得这样来之不易的成绩,离不开行之有效的举措。
2019年,长乐区通过实施数字经济赋能先进制造业行动,设立首期10亿元智能制造专项基金,支持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去年,我们在数字经济赋能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又探索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长乐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百项千亿”技改专项行动,76项省市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85亿元,技改投资增量贡献率位居全市前列。同时已打造骏鹏智造、景丰科技等5个智能化工厂,恒申合纤、雪人制冷等8个数字化示范车间,近200家工业企业接入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数字经济赋能和工业互联网推动下,长乐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2020年,纺织化纤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144.82亿元,比增5.6%,恒申合纤、景丰科技等46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41亿元,大东海实业、恒申集团、永荣控股上榜2020中国企业500强,金纶高纤等4家企业上榜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长源纺织等5家企业上榜2020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营商环境优化
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过去一年,长乐区引进重大招商项目531项、预期总投资1736.67亿元。其中,采取云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促进金茂集团“中国印”、国电投福建区域总部等项目顺利落地;成功承办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长乐分会场活动,签约总投资499亿元的卫星互联网、天津大学产学研等49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招商取得丰硕成果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长乐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长乐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有效推进,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完成整合提升,并在首占营前新区集中办公,在全省率先建成并运行“区块链+惠民资金网”“区块链+公证平台”,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9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达3070项、占比达99.64%。
与此同时,长乐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惠企援企稳岗政策措施,率先制定出台复工复产“航八条”,兑现各类企业扶持资金14.67亿元,累计减税降费8.69亿元,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22.29亿元。开展“双百双千”增产增效专项行动、减停产工业企业和负增长商贸服务业企业走访帮扶等活动,280家“双百双千”企业增产面达99%,综合排名位居全市前列。
发展平台经济
助力培育千亿级企业
过去一年,长乐区紧扣纺织、冶金、建材三大产业优势,大力支持“乐纺云”、“长一云”、金控供应链等平台发展,提升大宗商品交易能力,带动上下游企业,打造本地特色行业类平台企业。平台经济健康发展,23家平台企业(项目)纳统销售额突破300亿元。“今年,我们将以平台经济为支撑,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培育千亿级企业。”长乐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四五”期间,长乐区将围绕“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为发力点,开拓行业信息服务新千亿产业,助力恒申集团、永荣控股、大东海实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我们将加快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持续打造一批产值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长乐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长乐区将积极争创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提升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水平,力争企业“上云上平台”达120家以上,全区使用工业互联网工业企业突破300家,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区域总部。瞄准纺织化纤、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通过实施“百项千亿”技改专项行动、推动智能制造、建设数字化工厂等措施,加快推进大东海绿色精品钢铁、立华智纺等项目建设,实施技改项目76项、完成技改投资18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