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福州都市圈 金融
榕视频 讲述福州 乌山时评 听福州 福州365·百姓

《山海情》凌一农角色原型林占熺:他的菌草,植遍世界

2021-01-23 23:38:21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潘倩 蓝瑜萍

  福州日报记者 潘倩 见习记者 蓝瑜萍

  “他们不求回报地为着人民,不求回报地为着社会,凌教授太好哭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剧中黄觉饰演的凌一农的原型正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

  集聚人才的福州地区大学城走出了很多优秀的科研人员,林占熺就是其中一位,他既是菌草技术发明人,还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山海情》凌一农角色原型林占熺:他的菌草,植遍世界

  林占熺介绍外国政要种植“国际草”的故事。记者 潘倩 摄

  国际草 种下107个国家的友谊

  78岁的林占熺腰杆笔直,带着记者一行大步流星地走向位于福建农林大学内的菌草种植基地。“这50亩左右的基地曾经是一片荒冢,我们一点点拓荒,才有了今天的模样。”林占熺说,科研初期的艰难,可以想见。

  1971年,28岁的林占熺在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在一线调研中,他发现以树木为主要原料的菌业生产消耗了大量林木资源,带来难以化解的“菌林矛盾”。他思忖着,应该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种菌之路。

  1983年,林占熺随省农委科技扶贫考察团前往闽西,汀江上游的荒凉情景令他震惊。生态恶化和贫穷落后两大难题纠缠不休,在林占熺心中,保护森林资源,“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想法愈发强烈。

  怀着这一想法,40岁的林占熺毅然放弃行政工作岗位来到福州,向福建农学院(原福建农林大学)工程队借来5万元,从零开始建设实验室。三年后,第一朵菌草菇钻了出来。“当时我热泪盈眶。”林占熺说。自此,巨菌草以其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开启全球旅程,也撒播了友谊的种子。

  在福建省菌草科学实验室外,栽种在菌草地上的8丛巨菌草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来自亚洲、非洲和南太岛国的八国政要来到福建农林大学时栽植的“国际草”,以表达对这项中国发明的敬意。如今,菌草已经走向107个国家,帮助解决饥饿、贫困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沙漠逐渐“长成”了绿洲,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扶贫草 让更多人脱贫致富

  走一条适合国内菌业发展的路子,以科技扶贫的方式帮助农村脱贫,是林占熺研究菌草的初衷。“许多科研都是‘高精尖’,而我却往‘地里钻’。”林占熺说。

  菌草技术研发成功后,林占熺手把手地教福州各地农民用菌草栽培食用菌、药用菌。菌草技术先在罗源扎根,随后辐射闽侯、闽清、永泰等地,成为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闽清县省璜镇下坂村曾是“穷山村”,1992年至1994年间,农民利用芒萁、五节芒等栽培香菇,人均收入700多元,盖新房、添轻骑、买彩电,生活越过越美。

  “咱们福州,是食用菌扶贫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菌草技术扶贫的发祥地之一。”林占熺郑重地说。1997年,国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2007年的数据显示,宁夏有1.75万户百姓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菇农年均增收5000多元。十年时间,写下了一串了不起的数字。

  菌草技术走向市场,应用到产业化中,实现技术和经济的效益,科研成果这项“软实力”成了叫好又叫座的“硬通货”。

  幸福草 科研与市场“握手”

  “福州是一座有活力、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林占熺说,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福州极具吸引力。“在我看来,福州生态环境绝佳,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让来榕科研人员感受到舒适自在。”

  12所高校、20万师生、153个重点实验室,福州地区大学城厚积薄发,打造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高品质新城,并以“六个一流”为目标,全面对标国内一流大学城开展建设。“菌草的国际路就是产学研用结合的道路,福州地区大学城将继续服务高校,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企业、人才、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双向对流和互通。”福州地区大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福州打造一流大学城的决心让林占熺看到大学城发展的好势头。热爱福州的他仍然想着为福州做点什么,他说自己现在有两个想法:一是希望用菌草在闽江两岸建起生态屏障;二是希望福州菌草能继续向产业化发展,运用到菌业、畜业、有机肥等领域中,让农民富起来,享受菌草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相关新闻
本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