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打造福建科学城
园区示范,“双轮驱动”筑巢引凤
创新要素聚集、产业加快发展,需要平台空间。园区就是承载平台。
去年底,福州市启动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福州高新区是5个试点园区之一。他们提出,将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形成园区标准化建设示范体系,全面配优配齐土地、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水平。
近日,福州高新区光电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与一般工地不同的是,这里打桩时较为安静,减少扰民。“我们按照园区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采用了静压桩施工新技术,不仅减震降噪,还大幅提升了效率。”项目负责人说。
像这样的标准化园区项目,福州高新区正在推进的有44项,总投资169.78亿元。按规划,到2025年,这些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100家,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
筑好“巢”,引“凤”来。紧接着,高新区在园区内源源不断注入科创资源和扶持政策。
目前,位于高新区的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室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施工。这个项目由福州市政府牵头,福州高新区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州大学三方共建,总建筑面积达10.2万平方米。
边建设、边科研、边转化,实验室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速光芯片实现量产,填补国产化空白;研发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可10分钟快速检测新冠病毒抗体。这样的成果已有30多项,其中10余项已在福州落地转化。
“近年来,我们通过研发平台建设,支撑和带动技术研发和创业孵化,提升园区竞争力。”高新区商务局局长郭晓霞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已有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酶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58家。
在政策和服务导入上,去年以来,福州高新区与大学城各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出台了《福州高新区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福州高新区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鼓励高校教师积极服务企业,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我们还创新高标准厂房招商机制,设立了金控、国资、建设基金管理等10多家平台公司,支持科技企业轻资产入驻。”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局长程晓林说,2020年,高新区建成标准化厂房52万平方米,策划对接政策性银行低息授信融资38亿元、专项债4.5亿元,高新区产业基金投资的3家企业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龙头舞动,崛起大集群、大产业
园区铸就,政策加持,企业发展有了强劲动力。
近日,位于高新区的富兰光学传来喜讯——去年,作为精密光学元件和光学镜厂家,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位列世界第一。
此外,去年5月,高新区引进的龙头企业项目——福州海峡星云国产整机先进智能制造基地,实现第一台整机交付。该项目基于国产芯片,创建、培育和发展福建本地高端计算整机品牌,将为福建在这一领域带来独特优势。
“以海峡星云、兆元光电、富兰光学、浩蓝光电等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区已形成从原材料、元器件到配套装备再到整机的光电产业集群,乌龙江畔‘光谷’加快崛起。”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林滢淳说。
除了“光电谷”,还有“智慧谷”“数字谷”。近年高新区数字产业也迅速崛起,一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的企业落地并快速发展。
近日,在福建摩尔软件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面对超大显示屏,通过“摩尔云”实时远程监控制造企业的生产状况。
“我们立足互联网+、智能制造,帮助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智能化发展。”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摩尔的平台已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力电网、信息通信等多个领域,间接带动7000多家制造业企业上“云”,构筑起工业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大生态。去年,该公司入选我省数字经济领域“瞪羚”创新企业。
“‘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将坚持以‘智慧谷’带动‘数字谷’‘光电谷’‘医药谷’建设,瞄准全球产业链高端,聚焦新一轮产业发展新赛道。”黄建雄表示,高新区将全力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加快形成“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和“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的发展格局,打造更多新的高端产业集群和“单打冠军”,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60%,成为福州“三创”产业示范区。(记者 段金柱 吴旭涛 通讯员 洪见文 汪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