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厦门将建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48个 新增学位5万个
后江小学建设工地。(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将军祠的一栋居民楼里,62岁的老陈站在窗前,当起了编外“监工”——从他家的窗口,正好可以看到正在建设的后江小学。
他看了一会儿,叫道:“看看!他们拆除脚手架了,那么,今年9月应该来得及开学。”去年2月,看着寂静的工地,他一度提心吊胆。
厦门教育如何满足市民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这位普通市民家的窗口,是一个微观但是非常直观的视角。
新建小学设施完善 将让附近百姓满意
老陈当编外“监工”已经持续两年了。2019年,后江小学打下第一根桩,也让老陈“吃下”定心丸,他的大孙子前年上小学,要绕路到思明二实小,他算了算,等到小孙子两年后上小学,应该就可以入读家门口的后江小学。后江小学就在老陈居住的亿力百家苑的东南侧。
前天,在后江小学的建设工地上,代建的厦门市全和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林强说,没有问题,我们就是奔着今年9月开学目标的。
他说,目前教学楼、体育馆、地下车库全面进入装饰装修及水电设备安装阶段,脚手架拆除后,室外工程就可以开始施工。
林强预计今年6月就可以把学校交给教育局,准备9月份的开学。他还预计,这所学校会让附近的百姓满意——学校原本是36个班,后来增加到42个班,还建了两层的地下停车库,地下车库专门设了接送区,方便开车的父母接送孩子。
这不是林强所在公司参与代建的第一所学校,已经完工的包括市二实小、群惠小学、第七幼儿园和金桥幼儿园,目前正在建设的还有思明区青少年宫等。林强说,他的一个感受是,这几年,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不少,而且政府“也很舍得”,这些项目都位于黄金地段。
新增学位数不断攀升 推进教育补短板
在大学路旁,林强所在公司代建的演武小学大学路校区的工地,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厦门心血管医院医生郭惠娇路过这里,经常要放慢脚步,她喜滋滋地说,听说要扩8个班,我的二宝正好来得及。
郭医生的大儿子前年上演武小学,郭医生说,现在学校的教育变了,和我们过去不一样,教材生动有趣,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及适时的鼓励、精简的作业、宽松的学习环境,学校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兴趣及热情。
无论是站在自家窗边的编外“监工”老陈,在工地上忙碌的项目经理林强,还是二宝妈郭惠娇,他们眼中的学校是厦门教育成绩单的感性认识,也契合理性数据。2020年,厦门教育完成学校项目建设56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4.3万个,比2019年的新增数多了0.9万个,而且是近五年最多的。不仅“有学上”,厦门教育还努力实现“上好学”——2020年厦门中考成绩总分领先全省平均分50多分。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各科总分与平均分、优秀学生数量“两个全省第一”,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也获得高分。
新增学位数的记录今年要被打破,今年厦门将建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48个,预计新增学位5万个,助力我市“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战略。(记者 佘峥)
【建议】
尝试更多线上教学帮扶促进岛内外教育一体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和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厦门如何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今年市两会上,来自教育系统的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带来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近年来,厦门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岛外加速布局,改善农村薄弱校的配套办学条件,进一步推动岛内外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市人大代表、思明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夏兰说,在硬件上,岛外部分学校甚至优于岛内,目前主要在软件上相对有差距,如师资、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但随着学校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如思明区学校推出“送教下乡”“骨干教师到岛外支教”等,这种差距越来越小。通过手拉手帮扶,优质校将先进教学方法传递给薄弱校,大家一起直接参与教育共同体建设,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当前,“互联网+”拓宽研讨的时空,科技的进步进一步打破地域的界限,“云课堂”“云教研”直播互动方便快捷,希望接下来,学校之间可以尝试更多线上的教学帮扶,优质校在帮助薄弱校提升教学品质的同时,也给教师搭建更多展示交流的平台,促进新一轮互动提升,实现专业的个性化发展。
在过去一年里,我市坚持不懈补短板,显著提升民生保障,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市政协常委、厦门一中副校长陈佩玲说,2020年开建了7所普通高中,基本上是名校跨岛发展项目,岛内外教育发展将得到进一步均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除了提到要建成48个教育补短扩容项目,新增学位5万个,还提到落实职教高地建设试点工作,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契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我市是教育部“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我们建议:有效扩大优质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助力职业院校办学提质增效,拓宽中职学历提升渠道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尤其重要的是,推进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记者 翁华鸿)